龙口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乱改地名是不尊重历史,不尊重文化 [复制链接]

1#
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 http://www.xxzywj.com/m/

年12月27日《今日龙口》A5版《明年我们的城市这样建》之五“棚户区改造篇”,提到九北、矫家村要进行棚户区改造,改造后腾出的土地用于建设新民学校。

据此则我市在建(现已建好招生)的这所重点学校已经或即将命名为“新民学校”,且附近一条道路被命名为“新民路”。

“新民”一词来源于《大学》首章:“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此处古本《大学》本为“亲民”,程朱学派根据《大学》第二章:“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诰曰:‘作新民’;《诗》曰:‘周虽旧邦,其命惟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改为“新民”,有自新义,意为使人弃旧图新,去恶从善。陆王心学则主张恢复古本旧貌,依据则是《尚书尧典》:“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黎民于变时雍。”王阳明心学三大要即为“致良知”“亲民”“知行合一”。“亲民”即近民、爱民,兼教养意。《论语·宪问》:“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孔子认为,修己以安百姓,怕是尧舜都力有不足,难以做到,可见此事之难、之重要。王阳明认为,在修己为明德,在治人为亲民,明德、亲民实为一事,都来自至善(良知)之本体,是自己良知的发现和表达。

不管是“亲民”还是“新民”,用于校名原无不可。但在日本侵华期间,除了在华北成立伪中华民国临时*府,更于年底成立了所谓的民间思想团体“新民会”,鼓吹“新民主义”“新民精神”,宣扬“中日亲善”“大东亚共存共荣”等奴化思想,这里的“新民”实际就是成为日本侵略者的顺民、良民。日*在推行奴化教育时,主要利用各地的宣抚班和新民会,而其中最为活跃的当属新民会。年2月,山东大部分地区沦陷,日本人在青岛开办中文报纸《青岛新民报》,为日*的侵略行动摇旗呐喊。同年7月,在日本特务机关的指使下,山东新民会指导部在济南成立,伪省长马良担任部长。随后,各县市的新民会相继成立,随日*的宣抚班开展工作。它采用各种各样的手段和方法,或威胁、恫吓,或哄骗、引诱,强迫群众成为会员,截至年9月,山东新民总会共建立了个分会,正式会员名,协赞会员名,共计208名。新民会在社会教育方面,充当日伪奴化宣传的御用机器,采用报刊、电台、集会、戏剧、演讲等形式向群众进行奴化教育和宣传,无孔不入,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向民众灌输奴化思想,像开办新民教育馆、新民茶社、新民学校等,其中仅年一年就成立省立新民日语学校4所,济南市立新民日语学校13所。在*事方面,新民会充当日伪反共的先头兵,协助日伪推行保甲制度,建立农村自治自卫组织,整备农村武装团体,还组织了各种名目的“新民突击队”,直接进行反共活动。新民会还进行情报搜集工作,为日伪的情报系统服务。在经济方面,新民会组织农村合作社,操纵农村经济,为日伪的统治效劳。它还出面招收大量劳工运往日本,造成许多中国劳工身死异域,可谓犯下累累罪行。

现在我们把学校名字定为“新民”,容易让人把学校与臭名昭著的新民会联系起来,引起误解和歧义,这是极不明智的。既然我们有了明德学校,国家又正强调“以德治国”“法德共治”,为什么不在“德”字上做文章呢?尚德、崇德、敬德、厚德、立德皆无不可。最近在原龙口市第五中学原址上成立的、由原东江中学和东江小学合并而成的复粹学校,用的是*县历史上的名人范阁老范复粹的名字,这也非常好,会给学生增添乡土认同感和荣誉感。又何必要冒天下之大不韪,用这样一个容易引发联想的名字呢?

补记一:年,毛泽东、蔡和森等人在长沙创办新民学会,为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培养了一批人才,年,新民学会停止活动。《新民报》于年在南京创刊,抗战期间内迁重庆(年改名《新民晚报》),继续出版发行,为抗战胜利作出了一份贡献。

这些与华北地区的“新民会”、“《新民报》(年在北平创刊,为华北伪*权和新民会的言论机关,年停刊)”不可混为一谈。

补记二:古人讲,名不正则言不顺。城市、学校、道路的命名、改名一定要慎之又慎。可是因为文化、视野和知识背景的缘故,有些名字起的或是改的只能让人呵呵了。有自我糟践式,比如汝南改成驻马店,兰陵改成枣庄。有自找麻烦式,如前面提到的新民学校。有自废武功式,这就要说到*县的改名了。《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第一次东巡:“二十八年……于是乃并勃海以东,过*、腄,穷成山,登之罘,立石颂秦德焉而去。”“*”即*县,为全国最早的县治之一,迄今已有两千多年,除王莽新朝时短暂改名意母县(*帝之子昌意,其母为嫘祖,“意母”一名是纪念嫘祖的,难道喜欢复古的王莽认为嫘祖是*县人?)一直沿用此名,这在全国都是极为罕见的。年,*县改为龙口市,这下麻烦来了,因龙口是*县西部的一个港口城镇,龙口原本隶属于*县,*县改*口市后,很多外地人一头雾水,不知道龙口市与*县是什么关系。有一次我买车票回*县,售票员问我到哪,我想*县改*口市,咱也“咸与维新”吧,就说到龙口,结果到了*城,乘务员说我的票是到龙口的,还有一站(40里地),白花了好几块钱。还有一次是从西边回来,买了到龙口的车票,结果到龙口真停了,只好再坐公交回*城。我想一个本地人都搞得莫名其糊涂,外地人因此而发货发错地方、坐车坐错站点的情况肯定不在少数。直到现在,三十多年过去了,还有网上的朋友请我科普一下何谓龙口市何谓*县。这还只是餐前开胃菜呢。年龙口改名西城街道,年又改*港街道,可能是为了名实合一吧,龙口市*府所在地*城(刚县改市那两年,龙口市*府曾经搬到龙口办公,结果不长时间又搬回来了)改名叫龙口了,原来的龙口改名叫龙港,直到现在S的道路标牌上有的还写着龙口、龙港呢。这个做法初衷是好的,但事实上造成更大的混乱,得像绕口令一样换算来换算去:原来的*城叫龙口,原来的龙口叫龙港。现在的龙口是*城,现在的龙港是龙口。后来一看形势不好,又将*城改称东城区(年,龙口市对地名进行规范,五个中心区域以“东城区、新区、西城区、南山、东海”命名,*城中心区域称“东城区”,行*上归属东莱街道,这真叫一个乱啊,幸亏现在没人写信了,不然邮递员得疯了),龙口改称西城区(龙口中心区域称“西城区”,行*上归属龙港街道),天呐,不知道的外地游客下了车以为到了首都北京呢!您说您没事乱改地名做什么?犯得着这样和自己过不去吗?您要有个孩子,今天给他叫旺柴,明天叫小强,后天叫来福,那孩子还不得崩溃啊?两千年“金*县”的金字招牌,无形的文化资产,就这样毁于一旦。还有一种可称自我折腾式,前些年不知怎么回事,*城的街道名称抽风似的几乎改了一个遍,西大街改成东莱街,中心街改成花木兰街,西环路改成*水路后来又改成通海路,南环路改成港城大道(当年还曾叫过柳莺大道),北环路改成*县大道,府东一路改成长安路,府东二路改成芝阳路,府西一路改成永丰路,府西二路改为徐乡路,府北一路改为府后街,有些直到现在我也没法把街名和街道对应上,弄得我这土生土长在*城生活了半辈子的人,也搞不清自己身在何处。老子曰:“治大国若烹小鲜。”就是勿扰勿折腾的意思,不然小鱼就变成鱼泥了。城市、学校、道路的名字与人民群众的生活休戚相关,保持稳定很重要,改来改去只会带来很多不便,徒增生活、生产、行*成本。何苦来哉?

部分图片引自网络,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