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人口多,年常住人口1.亿人,仅次于广东的1.亿人,全国排名第二。
山东地级市多,有16个,每个地方都有独到的风景,游客也多。
走遍山东,国人会有普遍的感受,东北人太多了,尤其是在威海、烟台。
有人说,东北当为山东外来人口最多的输入地。
更有在南方读书的大学生表示:上学期间,有不少同学认为山东省位于东北地区。
为什么山东会有这么多东北人呢?
和当年闯关东有关,恰如网友说的,当年不去要饭,就没这么多回流。
明朝初年(年),朱元璋手下大将徐达在山海关建城堡,扼东北与中原之咽喉,东北一带因此被称为“关东”,山海关以内称“关里”。
近代中国有三次大的移民潮:“走西口”、“下南洋”和“闯关东”,其中,“闯关东”人口最多,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人口移动之一。
闯关东在明朝中后期就出现了,晚清、民国达到了最顶峰,一直持续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
19世纪,*河下游的山东、河北、山西等省连年遭灾,清朝*府依旧抱着禁关令,严禁汉人进入东北“龙兴之地”垦殖。吃不上饭的农民不顾禁令,冒险“闯”入关东地区。
据《中国人口地理》的统计,截止新中国成立前,全国闯关东的大约为万人,山东人闯关东每年约48万人之多,总数超过万。
我们大家都熟悉的电视剧《闯关东》,由山东影视剧中心拍摄,表现的就是山东人在哈尔滨白手起家,一路拼搏,一举成名的事情。对于这些农民来说,闯关东是艰苦的岁月,也是一个奋斗的征程。
如今在哈尔滨,很多老一辈儿的都会说,咱老祖宗是从山东逃难来的。这话不假,当年的哈尔滨就是小屯子,闯关东的山东人来了,哈尔滨才越来越热闹。
如同移民成就了深圳,当年移民也成就了大连。从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的数据中可以看到,山东人后裔的比例约占大连总人口的60%左右,独特的大连菜,其实就是胶东菜和东北菜的结合体。
为什么东北人扎堆在烟威青三地呢?因为这里是闯关东重要的出发地,更因为这里与东北本就根脉相连。
当年的“闯关东”有两条线路:
陆路,从河北东部穿过山海关,推着独轮木车或大车,车上载老人或孩子,因为这条道路上有一座临榆关,所以也叫做榆关道。
海陆,从烟台、龙口、青岛、登州栾家口等港口乘简陋的舢板小船浮海而去,相对于漫长的陆路,山东半岛和辽宁半岛的最近处,直线距离不过多公里,显然要顺畅很多。
龙口港,位于胶东半岛的西北部,“闯关东”海路的起点之一。在港口附近有座龙口港世纪文化苑展览馆,陈列了当年“闯关东”移民大潮时的各种实物和史料。
在即墨、莒县、文登、诸城,更有“秃尾巴老李”的传说,康熙《文登县志》中有专门记载。如今,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传说中,“秃尾巴老李”家在胶东,它飞到黑龙江,成为了龙神,庇护过河的山东老乡。
而在黑龙江地区,“秃尾巴老李”的传说也广为流传。
直到今天,船行黑龙江上,船家开船时还会喊上一声:“船上有山东人吗?”,坐船人齐声附和“有”,于是一路平安。
最近这二三十年,闯关东的山东人回流速度很快,这些人群的目的不一样:
一部分是候鸟一族,退休了的老年人奔着烟威青的气候与海景房来的,享受优越的养老环境,这一点,从威海随处可见的黑龙江人就能感受到;
一部分是寻求工作、创业机会的中青年人,他们是时代的见证,因为从一定意义上讲,无论是当年的闯关东,还是今天的回流,都是为了一碗饭吃。
闯关东,见证了山东人与命运抗争的豪迈气魄,当年是黑龙江人和所有东北人敞开了怀抱,让山东人在黑土地上安家落户;如今,东北暂时有点困难,黑龙江人回老家讨生活,我们山东人也欢迎黑龙江人和东北人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