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口市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什么是考古人精神今天一场感动的庆生现
TUhjnbcbe - 2024/7/8 23:59:00
哪里白癜风能治好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xcxbdf/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马黎

很多时候,我们听一个论坛,从早坐到晚,常常觉得有点累,有点打瞌睡,因为干货不够多。但今天上午,11月9日,我参加了一个论坛,时间只有2个小时,但,这是我近期听过的论坛里,让人精神最振奋,干货最多,也是感动最多的一个。

它的名字很朴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考古人精神座谈会。

今天,是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40周年所庆。上个月,考古所从被居民区包围的假山新村正式搬到了老底子的浙江自然博物馆老馆,也就是教工路71号。

而上个月开始,钱江晚报特别为40岁生日征集的LOGO,也印在了今天的庆典现场和首次亮相的省考古所“发现历史”成果展里。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其实考古学传入中国也不过百年,全国很多考古所只有四五十年的历史。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考古工作,经历了从无到有,从中国古老的土地上寻找几块石头,几片陶片开始,建立起了浙江几千年,几万年,甚至到百万年的人类发展史,让沉睡于地下的中国灿烂文化,重获新生。

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我之前写过,浙江省考古所这40年来,到底做了什么?跟我们普通人有什么关系?

你可以最直观感受的一件事:40年来,浙江所的考古发现为浙江省各级博物馆,提供了大量藏品,有很多遗址博物馆,甚至是因为考古而建立的。

换句话说,“他”挖出了浙江很多著名的博物馆:河姆渡遗址博物馆、跨湖桥遗址博物馆、良渚博物院、绍兴印山王陵、龙泉博物馆、上林湖博物馆,还有即将亮相的安吉古城博物馆……它们都因他而生。而更多县市级博物馆中的重要文物,大部分也来自“他”的发现。

今天上午,全国各地的文博界大咖,全国各地兄弟考古所以及文博单位近两百人,齐聚杭州,为这家今年全国最火的考古所庆生。同时,大家也在聊一个问题:究竟什么是考古人精神?

短短2小时,近10位嘉宾的发言,干货太多,风格各一,关键词也不同。

比如国家文物局文物考古与考古司副司长刘洋,对良渚遗址考古,心有独钟。他对于考古人精神的关键词是:几十年如一日。

“我与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结缘于良渚申遗,应该说这是我最熟悉的考古所,它的专业水准,精神面貌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浙江所很好的处理了经济发展和基本建设考古之间的问题。浙江是我们国家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田野考古基建考古的压力很大,浙江所以扎实的田野工作完成了大量基建考古工作,为浙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保障。而且,浙江所的考古课题意识强,紧跟学术前沿。文明和国家起源、陶瓷考古、越文化方面硕果累累。良渚申遗前,我认为一定会成功,因为良渚的考古工作扎实,几十年如一日。”

他还分享了一个听到的小故事。

“我们所有些年轻人还是临时身份,不能以正式员工的身份进入,但他宁愿以临时身份留在省考古所,不愿意去别的单位成为正式员工,我想,因为省考古所的学术氛围,让年轻人能干自己想干的事。”

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原所长王巍先生,说了好几个“感动”,也说了好几个“典范”。

以下是我记录的部分金句,金句太多——

浙江所的建所的时间不算长,但发展很快;人数也不算多,从40人到现在的60人,但成绩很多;省域也不算大,却已经建立了9个考古基地。我刚从安吉八亩墩回来,看了安吉考古保护中心还有博物馆,我觉得这个保护中心代表了我们国家新时代考古机构的典范。

浙江所有很多地方,值得省级以及国家级的考古机构学习。

一个是强烈的课题意识,围绕着国家起源、农业时代的过渡、陶器起源,宋元考古等等在中国乃至国际学术界公认的考古学重大课题上,都设置了发展项目进行研究。

给我印象很深的是,浙江省考古所的胸怀,十几个国内外的单位参与了省考古所的合作,强强联合,这一点非常值得称道。

最重要的一点,让我很感动的,就是浙江所的持之以恒。

良渚遗址从90年代中期开始持续开展工作,我经常跟别人说:你们看看良渚,人家持续做了20年的工作,有些省却浅尝辄止,发现了城址,两条探沟,确定了年代,就完了。用我们东北人的话,熊瞎子掰苞米,掰一个丢一只。包括陶瓷等大遗址,几代考古人持续做,非常值得学习。

还有一个,学术兴所,人才兴所,发掘保护利用的社会责任感,良渚是个突出的例子。

很多省所也取得了很多成就,但我认为可以这么说,浙江省所是中国省级考古所的典范,一定程度上,也是我们国家40年改革开放和考古事业蓬勃发展的缩影。

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良渚申遗,我和赵辉领衔的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第四期,良渚是一个重中之重,可以说,良渚取得的成绩为我们中华民族的探源工程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年,首届世界重大田野考古大发现评选,我们把良渚遗址的情况介绍给国际学术界40多个评委,最后高票中选。年首届考古论坛,各国顶级学者来良渚参观,深刻印象。当时,我有点忐忑地问伦福儒先生:良渚是不是已经进入到初期文明的阶段了?虽然没有文字,也没有青铜器。伦福儒说:这当然是文明,如果这不是文明,什么是文明。这给了我们很大的信心。

还有一件事,良渚写进初中全国教科书,良渚文明是中国五千年文明的重要实证。当时,在教科书的评审委员会中并不同意,认为没有形成共识,我们据理力争。教育部觉得很难,只同意写:有学者认为,已经进入文明阶段。这是今年5、6月的事情,而就在7月,就要印刷全国的历史教科书了,7月6日,良渚申遗成功,明确认定了良渚已进入早期国家的阶段。教育部给我打还是按照你们的说法写。如果申遗再晚10天,我们的教科书就要印发了,而现在我们已经在使用的教科书里,以良渚为代表的中华五千年文明已经写入了教科书,这是寓意非凡的事情。这也是浙江省所做出的贡献。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掌门人,今年的网红所长刘斌的主旨发言,有23分钟。但是,即便你对浙江历史的文脉知道的不多,这20多分钟听完,基本可以get所有,可以说,这是一堂浙江历史的通识课,如果要取个名字,我叫它:发现浙江历史。

刘斌的讲述里,公布了很多大数据。

比如考古遗址公园。

“十三五”期间,全国公布了个考古遗址公园,其中有36个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浙江占了3个,都是经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发掘的——良渚遗址、大窑龙泉窑、上林湖越窑。而你已经知道的,今年7月6日,“良渚古城遗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3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比如,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已经在市县设立了9个考古工作基地(中心、站):浙江省考古与文物保护基地、浙中考古基地(拟建)、安吉考古保护中心、良渚工作站、旧石器考古长兴工作站、河姆渡工作站、慈溪上林湖工作站、余杭吴家埠工作站、湖州毘山遗址工作站。

前段时间,钱江晚报深度报道过的安吉八亩墩高等级贵族墓地,就建立了最新的安吉考古保护中心。

从年新安江水库考古调查发掘开始,浙江的考古工作始终贯彻既有利于经济建设,又有利于文化保护的“两利”方针,出现了朱伯谦、牟永抗、王士伦、任世龙、刘军、王明达等老一辈著名的考古学家。

改革开放后,基建考古是所有考古所的硬任务,浙江省所每年要承担50个以上基建项目,但考古人在抢救性发掘中,把握学术的亮点,坚持课题意识,取得了许多重大的成果。

之前,王巍先生也提到了,浙江省考古所有两个“兴”:学术兴所,人才兴所。在我和浙江省所考古人的接触中,他们经常挂在嘴边一句话:复原浙江大历史。

你要问,浙江考古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其实,就是你已经很熟悉的良渚遗址发现人施昕更这里开始的。

年,浙江省立西湖博物馆施昕更先生在良渚的试掘,年《良渚》报告的出版,便是浙江考古的发轫。

所以说,浙江考古已经有80多年的历史,它跟良渚考古是同龄的,也是共同成长,壮大的。

浙江大历史如何复原?如何壮大?在刘斌的这堂历史课上,脉络清楚。

如果按区域分,我们可以把浙江省所的考古历程分为两条线路——

浙北地区,浙江省所构建起了从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到钱山漾文化、广富林文化的浙北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谱系。

而在浙南地区,又构建起了从上山文化、跨湖桥文化、河姆渡文化到崧泽文化、良渚文化以及好川文化的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谱系。

这两话,或许有些专业,或许你还不能完全理解“考古学文化谱系”的意思,但,这些教科书级别的著名“文化”的名字,你一定知道,它们构成了浙江历史独特的画卷。

更重要的是刘斌接下去的一句话——这是从无到有地再现浙江一万年来无史书记载的历史文化面貌。

这80年来,如果不是浙江考古人拿着手铲,一铲一铲地寻找——有一句话叫“手铲释天书”,从重现史前文化,到寻找吴越旧迹,到发掘史前遗址,浙江的历史脉络和百万年文化面貌,不会变的如此清晰,浙江人的百万年历史,也无从知晓。

何为考古人的精神?不是喊口号,而是一铲一铲,从无到有,复原历史。

除了刚才说的两条线路之外,还有一条线路,是以吴越文化为特色的商周考古——比如安吉八亩墩,在一系列大遗址考古的带动下,不断闪现出新的学术亮点。而从汉六朝到宋元历史时期的考古,在文献之外,浙江考古人用实打实的物质遗存写历史。

比如浙江所副所长郑嘉励先生,就是宋元考古的网红人物,而李晖达先生主持发掘的宋六陵考古,正在进行中,也是全国瞩目。

在这幅浙江省所构建的浙江大历史画卷里,有几个明星代言人,可以帮你更好的理解浙江所在浙江大历史构建中到底做了什么——

距今一万年的上山文化,是浙江境内目前发现年代最早的史前考古学文化,目前已经发现了18个地点。

代表五千年国家起源的良渚文化,经历了80多年考古探索,四代人的努力,如今已经成为世界文化遗产。而刘斌也举了很多保护的例子,与地方政府互相合作,才有了我们今天完整的良渚,中国古代历史完整的呈现。

“良渚考古,我们不止是管发掘,从年反山遗址发掘开始,我们就想到了保护展示,所以在做保护性发掘,清理完墓葬后,我们马上对墓坑进行保护,呼吁当地政府进行保护,当时的余杭县也非常给力,把反山这个地方买下来了,在当地成立了文保所。年瑶山发现后,我们也实行了回填保护。年,老国道拓宽,也就是现在良渚古城的核心区,我们发现了大观山果园的高地是人工堆的,在政府努力下,国道改线……”

还有代表历史时期晚段全国文化中心的南宋,是中国近年来历史与文化发展的源头。墓葬考古与城市考古是宋元明考古的两大重要内容,近年来,在南宋皇陵、墓园、族墓地和临安城、嘉兴子城等项目上,取得了重要进展。比如南宋临安城已被列入国家大遗址,绍兴宋六陵也在“十二五”期间被列入国家文物局的重点项目。

还有代表中国陶瓷工艺史的浙江陶瓷。“一部陶瓷史,半部在浙江”。作为中国陶瓷重要起源地的浙江,从原始瓷到青瓷,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比如最著名的慈溪上林湖窑址群,是唐五代越窑青瓷的中心产区,堪称越窑系青瓷之典范。

其实,这40年来,浙江省考古所获得了N多奖项,但是,最为人所知的,应该就是“十大”发现。

自年开始评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至今,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共有12个项目获此殊荣。

分别为:年度“浙江余杭汇观山良渚文化祭坛和大墓遗址”,年度“浙江余杭莫角山良渚遗址大型建筑基址”,年度“浙江慈溪上林湖寺龙口越窑窑址”“浙江绍兴印山越国王陵”,年度“浙江杭州雷峰塔遗址”“浙江萧山跨湖桥新石器时代遗址”,年度“浙江嵊州小黄山遗址”,年度“浙江余杭良渚文化古城遗址”,年度“浙江余杭玉架山史前聚落遗址”,年度“浙江上虞禁山早期越窑遗址”,年度“浙江余杭良渚古城外围大型水利工程”,年度“浙江慈溪上林湖后司岙唐五代秘色瓷窑址”等等。此外,“良渚文化反山大墓和瑶山祭坛遗址”被评为“七五”期间考古新发现。“莫角山遗址”被评为“八五”期间考古新发现。

而除了地下文物,考古所还有一块重头,就是地上文物的保护,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文保”。

在已故的第二任老所长王士伦先生构建的“浙江文物史迹网”的理念下,浙江的古村落、古民居才得以有了“身份证”,并保存下来。年,浙江省文物考古所成立浙江省古建筑维修技术中心。年,浙江省古建筑维修技术中心更名为浙江省古建筑设计研究院,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古建院”,在全国一直走在领先地位,你能报的出名字的浙江古代建筑的保护和修复,都有他们的身影。尤其在西湖申遗和大运河申遗,古建院做出了重大贡献。

贡献,来自于数据。

刘斌所长又说了一段很有意思的话,以及一个数据——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过程中,浙江从文物资源上来讲,肯定比不过陕西山西河南,但我们浙江的不可移动文物的数量,处,名列全国第一。”

要说今天最大的感动,来自两位浙江省考古所的老专家。

一位是浙江省考古所的老所长刘军,他是考古所的第三任所长。

刘所长的发言,很慢,有时候有些停顿,我想,他有些激动。

“我们亲眼目睹了建所40年的成长过程,一步一步怎么走过来的,有说不完的事情。”最后,他说,“我要为他们鞠上深深的一躬。”

这是一位省考古所初创期的老所长,对台下这些年轻面孔的鼓励。

“同志们好,朋友们好!”

最后发言的王明达先生,一上台,就把台下所有人镇住了,掌声响起。

作为省考古所“离退休职工代表”,浙江考古界著名考古学家,良渚反山遗址主持者,76岁的他,尽管退休多年,在我看来,他一直在前线奋斗,一如既往,激情澎湃,这也是他平时工作和生活的作风。

什么是考古人的精神,我想这也是。

王明达先生在研讨会现场。李永加林城摄

“谢谢所领导安排我这么一个退休考古老兵做最后的发言。几位新领导老领导把我们所的历史讲得很清楚了,我补充一点细节。”

王明达是全场声音最响亮的发言人,会议结束,大家都在说:王老师讲得真好。

7分钟,听听他讲的细节和故事,更重要的是,听听这位考古人在思考什么——

年,我们报上去的名字,是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但最后,“研究”两个字却砍掉了——考就是研究,还要研究干嘛。

所以一开始,我们所成立的名字是:浙江省文物考古所。直到年,才加上“研究”两个字。

考古所成立之初,四个字:一无所有。没有房子,没有一点办公的地方,搬了三次家,但是,我们-有-人!(一字一顿,全场掌声)

浙江省博物馆历史组17位同志到考古所,除了汪济英先生没过来之外,17位,加上吴志强为班长的新招工的9位年轻同志,组成了我们考古研究所最早的一批人员。

年,我们迎接了中国考古学会第三次年会在杭州召开,我们在杭州剧院租了大办公室,讨论我们浙江考古所如何做我们应该做的事情。确定了3大课题,六个字:出成果,出人才。

是的,40年来,我们就是这么做的。

我举个例子,年发掘反山,全所40个编制,连工资在内11万,挖反山多块钱,书记、所长、副所长都来找我:王明达,你要挖平方米,没有钱。

我说,挖不着,用不了块,挖着了,钱就不用担心了。

是的,最后,国家文物局奖励10万,浙江省政府奖励10万。以后,我们始终在艰苦的条件下,进行文物考古保护工作。旧石器,从没有到现在有这么多。尤其是史前考古,我们近万年的考古学谱系,基本上是完善的。

瓷窑址考古,撑起了中国瓷器考古的半边天。越国考古,我们走得慢了一步,但是这几年有了很大的发展。过去没有列入课题的历史时期考古,尤其是汉六朝、南宋考古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绩。

这些我都不用多说了,我只想说说,良渚申遗,是我们今年考古所,也是我们中国考古事业文物保护最亮眼的一笔。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我想,良渚文化,良渚文明,能不能在理论上有所提高?讨论古代中国非要从夏商周开始吗?良渚遗址是实证中华文明史的圣地,这是总书记用的学术语言。

那么,我们说的文化自信,难道只到世界遗产为止吗?

我觉得探源工程也好,各个考古单位也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什么就没有中国特色文明起源的道路呢?西方有青铜,我们有玉,西方有大小麦,我们有万年以上的稻米。稻米文化、玉文化、礼,很多先生都提到过,我希望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为我们的文化自信找出一点总结。

现实世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从万年以来开始的。确实,浙江已经有这么一个条件。不过,为什么只有中原是中国,良渚不是中国吗?五千年最有可靠证据的实证,是良渚文化,为什么不把良渚作为早期中国的代表呢?我思考了很久,趁这个机会向各位领导和专家提出来。最后我想说一句:我退休17年了,斤我挑不动,五六十斤我还能挑一下,现任的所领导也好,现任的兄弟单位也好,愿意的,叫我吧。谢谢大家。

什么是考古人的精神,这就是。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前身,是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成立于年)调查组。

年新中国成立,浙江考古工作主要由设在南京博物院的华东文物工作队负责。年3月,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成立。年华东大区撤销后,浙江省文物考古工作就开始由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直接负责,这就是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前身。

年9月,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和浙江省博物馆合署办公,原文管会全部业务工作归属浙江省博物馆历史部,工作受到很大影响,直至年河姆渡遗址的发现和发掘才得以重新复苏。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文物事业也重新焕发出生机与活力。年3月,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恢复,同年5月,以浙江省博物馆历史部为基本力量成立了浙江省文物考古所,年正式更名为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年1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从杭州市环城西路,搬迁到假山路假山新村26号办公。而就在上个月,考古所搬迁到教工路71号,也就是老底子浙江自然博物馆的旧址。

历任所长为杨晨钟、王士伦、刘军、曹锦炎、李小宁。现任所长为刘斌。

浙江所目前全所定编61人,现有在编人数55人,其中26人具有本科学历,17人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4人具有博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

1
查看完整版本: 什么是考古人精神今天一场感动的庆生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