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口市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在这座德式小院里,百年历史触手可及
TUhjnbcbe - 2024/8/23 0:35:00
北京中科中医院好不好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jzpj_p2/

年6月1日,一声嘹亮的火车汽笛声划破了济南的宁静。山东省境内第一条铁路——胶济铁路全线通车。济南人纷纷涌向铁路沿线,惊奇地看着这个庞然大物,吞云吐雾、风驰电掣,轰隆隆从远方驶来。

作为我国最早的铁路之一,胶济铁路曾见证了外国侵略者大肆掠取的野心,洒满了中华民族奋斗不屈的鲜血与汗水。跨越百年岁月,胶济铁路济南站旧址上,矗立起一座古朴的德式建筑——胶济铁路博物馆。它真实记录了一条铁路的诞生、一个地区的变迁,更见证了中华民族兴衰荣辱的沧桑巨变。

文博名片

展馆名称:胶济铁路博物馆

展馆特色:铁路建设发展

展馆地点:山东省济南市

胶济铁路博物馆。

胶济铁路博物馆位于胶济铁路济南站旧址,是全国唯一一座建于百年车站内的铁路展馆。这座德式风格的站房建成于年,底层由花岗岩蘑菇石砌成,整个建筑粗犷厚重。其中,连通一至三楼的楼梯极具特色,楼梯台阶全部由层叠交错的条石搭建,螺旋上升,一端插入墙体,一端悬空,没有任何支撑,完全凭借条石自身与墙体垂面均匀分布受力,是巧妙利用力学原理的典范之作。

博物馆主楼面积平方米,展区分为胶济铁路的修建背景及过程、对山东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风雨沧桑路、迈向新时代4个主题展区,以及济南两座老火车站的前世今生、胶济铁路与历史文化名人、红色胶济、走过百年4个专题展区。

博物馆陈列展品件,照片幅,对山东经济文化发展进行了回眸和追溯,系统介绍了胶济铁路的发展历程以及在近代中国历史上所产生的深刻影响,展示了中国铁路艰辛困苦的发展历程和铁路人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体现了胶济铁路本身所蕴含的“开放包容、执著进取”的坚韧品格和“以己之身,担天下重任”的历史担当。

巨型“路徽”见证激情岁月

日月更替,分秒不息,胶济铁路的时光故事见证着沧桑巨变。

构思巧妙的“路徽”标志。

在博物馆“迈向新时代”展区,一块由多个中国铁路济南局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济南铁路局)及部分所属单位印章组成的巨型“路徽”标志,吸引了众多参观者驻足。这件构思巧妙的特殊展品,是博物馆策展人从济南铁路局档案馆的众多资料中提取而出的。“路徽”中的每一枚印章都特点鲜明,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济南铁路局机构沿革、管辖范围的演变过程。

当年,随着解放战争的深入,胶济铁路、津浦铁路沿线城市陆续解放,各地区铁路机构也逐步建立起来。年3月,山东兵团、渤海纵队、鲁中纵队及渤海军区部队,收复了周村、张店、邹平等14个城镇及地区,随后成立张博铁路管理局。同年4月2日至5月8日,华东野战军山东兵团攻克潍县、安丘、昌乐等县城,成立张潍铁路管理局。9月16日至24日,华东野战军攻克济南,于11月1日成立华东区铁路管理总局。次年5月至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山东军区第32军解放青岛、即墨,成立青岛市军管会铁道部。至此,济南铁路局管内各线全部解放。

济南铁路局档案馆充分发挥馆藏作用,提供的“宝贝”远不止印章。在“运输74卷号”内,发现了年颁发的“华东区第三野战军布告”,明确了我军指战员乘坐火车时的6项禁止行为;在“人事劳资19卷号”内,发现“济南铁路管理局胸章”,印有“服务部门、职称、姓名、年月日”等字样……此外,根据布展需要,济南铁路局档案馆还提供了铁路征地地契等实物,将尘封多年的老档案变成见证济南铁路局70年激情岁月的鲜活文物。

《檀香刑》小说里的真人真事

年夏天,胶济铁路当年铺设用的钢枕和钢轨在博物馆再次重逢,仿佛一个多世纪前就约定了这次美丽的邂逅。

当年修建胶济铁路的工人。

在胶济铁路博物馆序厅,摆放着当年胶济铁路全线铺设所使用的钢轨和钢枕。这几节钢枕,是工人在博物馆东侧院落翻修花坛时发现的。没过多久,又在胶济线上的坊子车站找到年生产的钢轨。历经一个多世纪,分属胶济铁路的钢枕和钢轨终于再次相逢。

告别往日的喧嚣,钢轨与钢枕静静躺在博物馆大厅,向世人诉说那段值得铭记的岁月——高密抗德事件。

高密,一个有故事的地方,因为胶济铁路,历史在这里“绕了一个弯”。年秋,胶济铁路开始由青岛向西修筑,不久就到了高密地界。高密地势南高北低,北部壕里一带汛期常遭水灾,若再修一条东西铁路,无异于筑了一座拦水大坝,铁路南部低洼地区将遭受更严重的水灾。

年4月9日,高密人孙文率抗德群众数千人从绳家庄北上阻路,焚烧铁路窝铺数座,后因叛徒出卖,于5月3日被捕。7月2日,多名抗德群众在柳沟河畔聚集,准备攻城救出孙文。清朝大员胡景桂见攻城之势势不可挡,遂在城东门外大石桥北,将孙文杀害。

民众的激烈反抗,使德国14家银行出资组建的山东铁路公司不得不做出让步:将铁路北移,绕开高密西乡抗德斗争坚决的村庄,同时多留泄水桥梁和涵洞,使高密西部低洼区不致因修筑铁路而壅水成患。

德国人野蛮拆迁,酿成高密人抗德拆铁路风潮,正是莫言《檀香刑》的创作背景。孙文是小说中孙丙的原型,孙丙为阻扰德国在山东修建铁路,被德国人施以酷刑“檀香刑”,受刑者被檀香木贯穿全身,痛苦至极地死去。

百年胶济铁路,不仅是中国铁路发展的缩影,更折射出中华民族曾经背负的屈辱与艰辛。

胶济铁路引发的“狐狼之争”

《日独战役写真帖》。

在胶济铁路博物馆“风雨沧桑路”展区,一本《日独战役写真帖》再现了胶济铁路建成10年后,如何从德国落入日本手中的曲折历史。

胶济铁路的重要节点——青岛,自古是海防要地,与辽东半岛一起形成掎角之势,守卫京津门户。德国强占青岛后,胶济铁路源源不断地将山东省的农产品、矿产资源输送到德国,巨大的经济利益让日本垂涎不已。

年8月23日,日本趁德国陷入欧洲战场无暇东顾之际,对德宣战,青岛成为一战中唯一的亚洲战场。日本的野心,是趁着战事占据胶济全线,控制路权,进而侵占整个山东,再渗透至我国内陆。

当时的青岛经过德国人17年的建设,已构筑起一座强大的军事要塞。为此,日军只得将目光转向青岛以北的山东省龙口市,主力部队迅速占据胶州火车站,切断德军供给线,并利用胶济铁路快速向西推进。同年10月6日,在日军合围之下,德军坚持抵抗一个多月后宣布投降,日德战争至此结束。

日本占领青岛及胶济铁路后,迫不及待地想将其在山东的权益合法化,进而图谋整个中国。在此期间,北洋政府频频向日本提出抗议,双方围绕胶济铁路进行了多番激烈交涉。年1月18日,日本抛出旨在鲸吞我国的“21条”。北洋政府几经外交斡旋,在日本政府坚船利炮的威逼下,袁世凯最终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日民四条约》。至此,胶济铁路和整个山东地区,都落入了日本的实际控制之下。

馆长日记

老式蒸汽机车“开”到博物馆

记录时间:年8月

记录人:胶济铁路博物馆副馆长陈宇舟

胶济铁路博物馆“上游号”蒸汽机车。

工人在胶济铁路博物馆院内铺设轨道。

胶济铁路博物馆自开馆以来,门口摆放的一辆老机车就成了路人、参观者们最喜欢的留影地点。对于这辆老机车,大家充满了各种好奇,许多人常常问道:“机车是怎么运进来的啊,是不是开进来的?”

这台编号为的“上游号”蒸汽机车是年1月由唐山机车车辆工厂制造,“多拉快跑、力争上游”便是机车名称的由来。

年,胶济铁路博物馆扩建之初,我们策划在院内摆放一台老式蒸汽机车。工作人员经过寻访,在山钢集团发现了两台“上游号”蒸汽机车,其中一台完好无损,半年前仍在服役,点火即可运行。经各方协商接洽,该公司同意将这台“上游号”蒸汽机车无偿捐赠给胶济铁路博物馆。

年3月25日上午,一扇厚重的库房门被徐徐打开,期盼已久的蒸汽机车出现在人们面前。随着车钩碰撞的一声轻响,厂区调车机牵引着“上游号”蒸汽机车缓缓运行至整修线。

与此同时,博物馆迎接老机车的准备工作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工作人员修建了半米高的水泥平台,查看了公路运输路线,铺设了摆放机车的木枕线路,确定了“先吊装机车到延长线路、依靠人力推进到预定位置、再拆除延长线路”的施工方案。

同年4月28日夜,两台大型运输车分别载着分解成两部分的蒸汽机车,平稳驶离济南机车车辆厂,于22时到达博物馆后,两台起重能力为吨的吊车同时配合作业。4月29日0时30分,整台蒸汽机车吊装安置到预定位置,在这座百年老火车站里获得“重生”。

责编/李宁

1
查看完整版本: 在这座德式小院里,百年历史触手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