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守“南大门”的执勤人员
桃树坪卡口点的临时党支部
坚守岗位
警犬上场
查验“两码一报告”
执勤人员检查过往车辆
新一轮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我市在城市出入口设立交通检疫卡口,民警、民兵、退役军人、志愿者等警民联防协同作战,积极开展车辆劝返和疫情排查工作,严格落实“内防反弹扩散,外防输入输出”的防控措施,减少因人员流动带来的疫情传播风险,建立起封堵病毒的坚实屏障,充分展现了一座城市的文明和担当。10月31日,兰州晚报记者深入天水路高速路口和东岗、韩家河、沙井驿、北龙口、岸门村等城市出入口,实地探访交通防疫卡口点的具体情况,为您第一时间发回现场报道。
1
天水路北口检查站
紧密对接卡口检查“密不透风”
10月31日早晨,本报记者来到天水路北口检查站看到,这里警灯闪烁,执勤人员全部身着防护服,空气中弥漫着一股紧张气氛。进出该站的车辆在执勤人员的示意下缓慢停下,经过查看“两码一报告”(健康码、行程码和出城24小时、入城48小时核酸检测报告)后,执勤人员很快对车辆或放行或劝返。
大清早寒气逼人,但执勤人员始终重复着一个动作,拦车、检测、询问。上午10时许,车辆逐渐多了起来,执勤人员更忙碌了。记者看到,他们确定驾乘人员的信息后,或迅速放行,或进行登记,每项工作都一丝不苟。据了解,民警负责检查进城车辆,民兵负责检查出城车辆,他们5班4运转,2人一个班,一个班6个小时,紧密对接,真正做到了“密不透风”。
在现场,兰州警备区民兵应急连一班一组组长吴宗江告诉记者,他们负责检查出城车辆的行程码和健康码,查看24小时核酸检测报告,报告时间超过一分钟都不能放车辆出城。
在值守现场,退役军人郭捷和陈斌每检查完一辆车都会给对方一个标准的军礼,引得过往司机交口称赞。郭捷说,疫情发生后,他们奔赴防控一线,4天前被派到天水路北口检查站值守,目前是疫情最吃紧的时候,丝毫不敢马虎。作为退役军人,他们应该体现军人的价值;作为曾经的老兵,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值守,让这座城市安全,让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们安心。
采访中,执勤人员对记者说,到了晚上,气温较低,在外面站上几个小时确实不好受。但为了市民安心、城市安全值了。
2
原兰州北高速路口(副站)
只做过一次检测外地司机被劝返
上午10时20分许,记者在原兰州北高速路口(副站)见到盐场堡高速公路大队民警王彦龙时,他的护目镜上全是雾气和水。“麻烦等一下,我换个手套,我的一次性手套破了。”换完手套后,王彦龙说,“今天早上到现在,一共劝返了20多辆车,主要是一些货车,私家车很少。”
就在这时,一辆外地牌照的汽车驶了过来,王彦龙示意司机靠边停下。“师傅,您好,请出示健康码、行程码和核酸检测报告。”这是王彦龙几天来说得最多的一句话,一天能说上百次。得知司机只做过一次核酸检测后,王彦龙立即让其登记并原路返回。司机很不理解,王彦龙一遍遍给他讲解兰州市的出行政策和规定。经过王彦龙的耐心劝说,司机登记后掉头返回了。
当记者询问他们晚上是如何休息时,王彦龙笑着说:“我们是24小时值班制,晚上没有休息的时候。一天好几个小时下来,腿酸背也疼。几个同事互相捶捶背揉揉肩,过一会儿就好了。”
王彦龙的孩子今年5岁,疫情发生后,他的父母在帮忙带孩子,自己已经一个星期没见到孩子了。“不光想孩子,我还担心父母、爱人。算了,算了,不说了……”七尺男儿说到家人时,突然避开记者的话题,沉默不语了。
坚守在这里的还有盐场堡高速公路大队的民警苏藤。疫情发生后,他郑重地写下“请战书”,字里行间无不透露着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
深夜的高速路口寒风刺骨,不时会有一辆汽车沿着漆黑的道路驶来。在昏暗的灯光下,坚守了一夜的苏藤又困又累又冷。他和所有的警务人员一样,没有休息,每天坚守在抗疫战线上。他心中牵挂着家中的两位老人和年幼的孩子,“我已经好久没见过孩子了,去年是在外地的防疫点上班,今年是在兰州上班。虽然思念孩子,但是为了家人的安全,我还是不回去了。”苏藤说道。
“记着要把口罩戴好,做好防护。”“你也是,听你的声音嗓子有点哑,多喝热水,注意身体。”苏藤的妻子在甘肃昆仑燃气公司工作,也在疫情防控一线。疫情发生以来,他们就没见过几次面,都是通过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