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现”这个地名,对于烟台的朋友来说,应该不陌生。但在不同的县市区,人们听到这个地名的第一反应并不完全相同。
对于市属辖区以及大部分县市的人们来说,提到“古现”,想到的都是烟台开发区的古现。但对于龙口和海阳的朋友而言,古现则“另有其村”,龙口的朋友会想到北马镇的古现村,而海阳的朋友则容易记起郭城镇的古现村。这样一看,烟台范围内的“古现村”还真不少。
(烟台开发区古现东村,王懿荣故里)
如果说是李家疃、王格庄这种地名,在不同县市区有重复还好理解,但“古现”这种相对生僻的名称,在相距较远的几个县市都有出现,的确是一种很少见的文化现象。那么,这几个“古现”都是怎么来的呢?
根据地名资料记载,这几个“古现”虽然位于不同的县市区,但其内涵却高度相同,大致都是从“古县”演变而来。
所谓“古县”,就是古代的县,这几个“古现”对应的古代的县各不相同,下面就简要介绍一下。
(古现东村介绍甲骨文发现的文化墙)
根据《福山区地名志》(古现过去是福山的镇)的记载,烟台开发区的古现(为行文方便,下面统称为福山的古现),在汉代到南北朝时期,一直是“牟平县”的县治。古代胶东半岛有牟平县和东牟县之分,“牟平县”位于后来的福山境内,“东牟县”位于后来的牟平境内。
因为史料记载比较笼统,关于汉代“牟平县”的旧址,一直有不同观点。《读史方舆纪要》中就有两种说法,一说在“登州府东南九十里”,似仍在蓬莱县境内;一说在“福山县西北三十里”。相对来说,作者顾祖禹更倾向于后者。而古现镇境内有个三十里堡村,正好在福山县城西北三十里处,牟子国的遗址就在此处。汉代设立“牟平县”,应该就是取牟国旧地太平安定的寓意。因此,古现的“古县”,指的应该就是古代的“牟平县”。
在此地设立的“牟平县”,于南北朝时期被废除,到了后来,在旧址上建立的村庄,就因这段历史取名“古现”。现在的古现,分“东西”两村,当地王姓是福山历史上有名的书香门第,发现甲骨文的王懿荣,就是古现东村人。不过,古现王氏的历史只能追溯到明代,明代之前,这里是什么样子,暂无详细考证。
(龙口市北马镇古县村位置示意图)
福山的古现与古牟平县有关,龙口的古现,历史也可追溯到汉代。汉代在胶东半岛设立的东莱郡,下辖十七个县,除了牟平县之外,还有一个惤县。这个惤县的遗址,就在龙口市北马镇的古现村,是龙口市级文保单位。
关于惤县和古现演变,《龙口市村庄志》记载道:“北齐天保七年,惤县并入黄县(惤县县治废弃)。明朝初年,范姓迁来聚居,取名范家楼。清初,因村系惤县故城遗址,改称‘故县’,后演变为古现。”如今的古现村,以马姓、王姓、张姓等居多,并无范姓,以此推测,当初改名的原因,有可能是范家楼的名字与实际姓氏情况不符。
(海阳西古现村)
福山的古现和龙口的古现,指代的县都比较明确,而海阳的古现,则众说纷纭。这个古现,就在烟凤公路沿线,外夹河的上游,也分为东西两村,其中西古现规模较大,一般说“古现”,指的就是西古现。根据海阳地名资料记载,古现名字的由来,与历史上的昌阳城(另一说是观阳城)有关。
(以上古现的对应示意图,这个图中的昌阳在文登)
昌阳城,是胶东历史上变化很频繁的一个概念,文登、海阳、莱阳境内,都有相传是昌阳故城遗址的地方,比如文登的宋村,海阳的发城,莱阳的昌山。相传在频繁迁徙的过程中,海阳的古现也为地处河谷平坦地带,也曾一度被选为城址,但这只是推断,暂时没有权威考证。值得一提的是,距离古现不远的郭城,相传也是唐代廓定城旧址,以此推断,古代在这里建造城池,也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