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玉涛
莱夷是先秦时期活动于东部沿海东夷的一支,是胶东半岛的土著居民。大约到商朝后期,莱夷族建立了自己的国家——莱国。莱国有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和富饶的物产,历史悠久,文化发达,是古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但是自周代以来,受“万世一系皆源于黄帝”的观念以及儒家“尊华卑夷”思想的影响,曾经非常灿烂辉煌的东夷文化逐渐受到轻视和贬抑。
莱夷作为东夷偏远支族,其文化更不为人们所知,以至于到春秋时期,内地诸国依然和过去看法一样,把它当作夷区,不问不闻,造成了历史上的空白。近几十年,随着考古事业的不断发展,湮埋在地下的资料逐步见于人世。这些考古资料证明,莱夷的古文化与中原的古文化同等重要,甚至在有些方面还占有领先地位。人们开始重新审视莱夷及莱国在古史上的地位。但是,目前有关莱夷及古莱国研究的文章并不多,并且主要集中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关于莱夷及莱国历史的专门著述更是未闻于世。
莱国是东夷文化的中心。早在三皇五帝时期,即大汶口文化后期至龙山文化时期,这一广大的区域内,生活着一群以凤鸟为图腾的原始居民。少昊统治时期,其所辖部族以鸟为名,以鸟为族徽,以鸟为官员的标识。在他的管辖范围内有玄鸟氏、青鸟氏等二十四个氏族,这就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以鸟为图腾的氏族部落社会。大汶口文化晚期、龙山文化时期,凤鸟形态已经普遍地运用到了日常生活之中。莱夷先民们把平时使用的用于烧水、煮饭的陶器都塑成了凤鸟或某一部位的形状。
在龙口市诸由观镇东羔村西北东羔遗址的考古发掘中,出土了大汶口文化时期的夹砂红陶鸟形器陶鼎,给人的感觉就像鸟冠,腹下部有一条凸棱纹,足呈鸟喙形。整件器物以鸟的局部作为创作原型,使该器带有一种神秘色彩。鸟形器陶鼎的出土说明了莱夷先民以鸟为图腾,对鸟的崇拜。到了商代,莱夷本土文化逐渐被西方的商文化兼容,但本土文化仍然有所保留,凤鸟崇拜在人民的心目中根深蒂固。东周时期,依然沿袭着先人们以凤鸟为形雕琢器物的习俗。秦统一天下以后,形成了庞大的中华民族。中华民族有着兼容的光荣传统,使得莱夷先民崇拜的凤鸟也得以延续。汉代,胶东半岛地区政治稳定,经济发达,交通便利,为人们精神生活的提高奠定了基础,以凤鸟纹为主题纹饰的器物制作得美轮美奂。明代,凤鸟纹使用的也是十分的普遍,尤其是作为皇族中女性母仪天下的象征纹饰。
关于鸟图腾,我们知道,与商的祖先很有关系。《史记,殷本纪》说:“殷契,母曰简狄,有娀之女,为帝喾次妃。三人行浴。见玄鸟坠其卵,简狄取吞之,因孕生契。”契是商的祖先。简狄因为吞食了燕子之卵而生了契,是商人把鸟作为祖先。《左传·昭公十七年》记载:“秋,剡子来朝,公与之宴。昭子问焉,曰‘少皋氏乌名官,何故也?’剡子曰:‘吾祖也,我知之。昔者……我高祖少皋挚之立也,风鸟适至,故纪于鸟,为乌师而名:……爽鸟鸠氏,司冠也。……”
因为剡子是少皋之后,而鲁又封于少皋之墟,所以昭子问少皋氏以鸟名官之故,剡子详细讲了以鸟名官的情况。其中的爽鸟鸠氏值得注意,社预《注》:“鷞鸠,鹰也。挚故为司寇,主盗贼。”关于“鷞”字,吴大澂释“鷞”为莱夷之莱。可见“鷞鸠氏”就是莱夷。莱夷是少皋的后裔。李白凤:《东夷杂考·莱夷族考》就有这种主张。谭戒甫先生对“鷞”字又有详解。则莱夷为东夷的一支,他们是以鸟为图腾的部族,“鷞”字在构字上体现了莱夷部落以鸟为图腾的原始字形”。由此看来,莱夷与少皋确有关系,以鸟为图腾。长岛大黑山北庄遗址出土的鸟图腾柱,属于新石器时代早期,相当于大汶口文化早期,比少皋氏(大汶口文化晚期)还早约一千年,这说明它是相当早的鸟图腾。它的出土,用实物映证了莱从鸟之说;商以鸟为图腾,少皋氏以鸟名官,其来源可以上溯到长岛大黑山北庄遗址出土的鸟图腾柱。可见东夷先民对鸟的图腾崇拜,其历史是相当久的。
莱国东夷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对鸟的崇奉,颜师三注《汉书·地理志》“鸟夷”曰:“一说居在海曲,被服容止皆象鸟也。”居住在海边的东夷人之所以也被称为鸟夷,是因为他们在服饰与行为上极力模仿鸟,而对图腾物的模仿正是图腾信仰的重要方面,这证明了莱夷人是以鸟为图腾的。《左传》昭公十七年载郯子说:“我高祖少昊挚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说明至春秋时人们还对这种古俗有着变型的记忆。
除了从服饰举止等方面对图腾物加以模仿外,认为图腾物有超人力量可以保护信仰它的个人与部族,也是图腾信仰的最重要概念之一,进入阶级社会以后,这种观念稍加变化,就使图腾物演变成人格神。再加上人与其崇拜的图腾物存在着亲属关系的图腾信仰观念的作用,在图腾物人格化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保留原图腾物的某些特点,形成带有图腾物形体特征的人形神,有毛、有翅膀、鸟喙的“仙人”形象就是莱夷鸟图腾向人格神转化过程中的产物。
山东省散文学会龙口创作之家邮箱:sswxhlkczz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