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有明确的国际公约规定,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独霸一颗星球。希望大家把太空当成奥林匹克竞赛,共同进步、相互帮助,看谁能够做出最大的发现。以火星为例,火星需要更多旗帜,欢迎任何力量的参与。火星并不是人类探索宇宙的终点,而只是一个落脚点。在广袤的宇宙中,还有数以千万计的行星等待着我们去探索,这些星球也都将踏上人类的足迹。”——在谈到航天技术不断发展,未来人类登陆其他星球是否会引发宇宙殖民战争爆发时,祖柏林对红星新闻说
01:063月27日,山东龙口的火箭试验场见证了中国火箭回收技术上的重大突破
3月27日,山东龙口的火箭试验场见证了中国火箭回收技术上的重大突破。一家叫做翎客航天的中国商业航天科技企业在这里首次成功进行了一款公里级可回收火箭在自由状态下的低空飞行回收试验。美国著名航天工程师、国际火星学会创始人罗伯特·祖柏林博士在现场观看了整个试验过程,对中国商业航天企业能取得如此重大的突破表示惊叹。
在3月30日北京天文馆召开的首届“赶往火星”国际论坛上,祖柏林向包括翎客航天联合创始人、首席技术官(CTO)楚龙飞在内的5名中国人授予了“中国火星先锋”的荣誉。
祖柏林在首届“赶往火星”国际论坛上发表演讲
这次火箭回收试验给祖柏林留下深刻印象
“项目成本降低会使得研发不仅限于国家与企业,一些大学以及机构以后也可以做”
3月30日在北京天文馆举行的首届“赶往火星”国际论坛,作为本届国际论坛最重量级的嘉宾,祖柏林在题为《TheCareforSpace》的主题演讲一开头便强调了火箭回收技术的重要性。他说:“当前的世界正在进行一场航天革命,例如进行可回收火箭的发展。以前我们认为这些项目都只能是国家在主导实施,现在一些商业太空探索公司或企业家也在进行着可回收火箭的研制、自主研发。例如,埃隆·马斯克的SpaceX研究所需要的时间是原来的三分之一,而成本也是原来项目的十分之一。”
祖柏林特别提到了让他惊叹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翎客航天的这次火箭回收试验。他说:“未来像这样的项目在相互竞争中会使得项目成本降低。低成本会使得研发不仅限于国家与企业,一些大学以及机构以后也可以做。在不远的将来,太空探索领域会有越来越多像这样的高科技。”
3月29日晚,祖柏林在北京外研书店(东升科技园店)举行读者见面会。
在接受红星新闻采访时,翎客航天CTO楚龙飞表示:“我是年从中国运载火箭研究院辞职出来以后投身到翎客航天的。我们选择的技术路线在整个行业里算比较特殊的,从一开始就做可回收火箭。跟SpaceX的猎鹰9一样,就是火箭发射完之后,火箭的一子级可以落下来,加了推进剂之后能够再次发射。我认为火箭回收技术是火箭从大半个世纪出现以来唯一一次重大颠覆。”
在谈到3月27日的回收试验,楚龙飞说:“到目前为止,我们一共做了5款火箭,其中两款完成了试飞。年我们试飞了一个公斤重的,就只有4、5米高。这次我们做了一个8米多高、1.5吨重的火箭。比较进步的技术是采用5台可变推力的液体火箭发动机并联形式,让火箭的起飞重量、推进力更大。另外,虽然这次的试验只有20米高度,但它的设计能力可以飞到肉眼看不到的高度。现场相当震撼。”
另外,楚龙飞还表示:“火箭在落地之前的悬停、减速、刹车控制是火箭回收很难的地方。在现在这个阶段,我们试验的意义也是非凡的,在国内也是重大突破。将来我们要做几十公里高度的火箭回收,还有很多问题等着我们去解决。”
据了解,自SpaceX在年第一次成功回收火箭以来,全球火箭发射的市场价格就被不断拉低,这使得人类从大航海时代跨入大航天时代变得翘首可待。如果要实现火星移民计划,成熟的火箭回收技术是其中一项重要的技术支撑,因为火星移民需要低成本的火箭。
祖柏林此行的另一目的是见证火星学会落地中国
五位中国代表被授予“火星先锋”荣誉,崔婷婷成火星学会中国区主要负责人
据了解,罗伯特·祖柏林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推动人类登陆火星的计划,提出了一套详细的方案——“火星直击计划”(Marsdirect),还出版了不少太空研究领域的专业著作。其中,《赶往火星》一书不仅影响了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的CEO埃隆·马斯克,也深深吸引了一大批火星迷。
祖柏林的“火星直击计划”是什么?“火星直击计划”实际上有点像国际空间站的组装。第一步是将没有人的火星返航器发射到火星,通过自动系统利用火星上的资源生产人类的必需品,包括返航燃料。火星北纬30度以北含有大量水冰,而水和二氧化碳可用于制备甲烷燃料。第二步是将载有宇航员的居住舱发射过去,人类抵达之后开始工作,并乘坐返航器回来。通过多次发射,可以在火星上组装出一套完整的人类居住装置,从而实现真正的火星移民。
年8月,祖柏林在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发起成立了“火星学会”。据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