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现状
地质灾害类型主要包括地面塌陷(岩溶塌陷、采空塌陷)、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地裂缝。根据年山东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编制的《山东省山丘区1∶5万县(市、区)地质灾害调查与综合研究报告》,全省地质灾害(隐患)点处,其中特大型4处,大型59处,中型处,小型处;已发生地质灾害处,其中崩塌处,地面塌陷处(采空塌陷处,岩溶塌陷处,第四系塌陷6处),泥石流处,滑坡处,地裂缝25处,地面沉降21处;地质灾害分布主要受地质构造、地貌类型和人类工程活动控制,地域分带性明显。
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在鲁东的青岛崂山、大泽山,烟台的艾山、牙山—昆嵛山,日照的五莲山—九仙山一带和鲁中南的泰山、徂徕山、蒙山、抱犊崮等中低山区和鲁山、沂山中低山丘陵区和宁阳、泗水、邹城等丘陵山区。
金矿采空塌陷区主要分布在烟台的招远市北部、牟平区南部、龙口市和莱州市部分地段以及威海市乳山的中北部、文登的东南部。煤矿采空塌陷区主要分布在枣庄、泰安、莱芜、淄博、临沂、济宁、菏泽等地。铁矿、石膏矿采空区主要分布于济南市历城区东部郭店和莱芜、枣庄、临沂等地。
岩溶塌陷主要分布在泰安、莱芜、枣庄、临沂等山间平原隐伏灰岩区。栖霞市中桥一带岩溶塌陷主要是大理岩岩溶发育地段,地下水含水层富水性相对强。
地裂缝主要分布在五莲县西北部,该区域为沂沭断裂带,地貌为山间平原,构造与地震活动较为强烈。
地面沉降主要分布在鲁北平原区和鲁西的济(宁)菏(泽)平原区,仅第四系厚度就超过米
地质灾害监测现状
山东省地质灾害专业化监测点分布图地质灾害的监测以群测群防为主,全省已经建成了完善的群测群防网络体系,覆盖全部地质灾害隐患点。山东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和部分市级地质环境监测机构选择部分隐患点开展了专业化监测。省级专业化地质灾害监测始于7年的地面沉降监测,陆续在聊城、德州、东营和滨州市建设地面沉降GPS监测点70个,二等水准测量监测点个,在德州建设分层标1组,济宁建设基岩标1组,用于地面沉降区域监测,基本建立起了覆盖鲁西北平原的地面沉降监测网络。8年开始对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突发性地质灾害开始专业化监测,主要是对地质灾害隐患点的位移、降雨量等因素监测,有的还安装了视频监视系统,由摄像机、云台、主机监控设备和监控管理软件组成。可以远程设定和控制视频设备的姿态,可以在任何一台计算机上通过网页浏览器监视地质灾害的发生,实现了地质灾害的远程值守。近年来,共计完成对90处地质灾害隐患点的专业化监测。
地质灾害监测规划思路
“群测群防”是开展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的基本途径,要加强地质灾害群策群防网络建设是规划的重要内容。结合山东省国土资源厅年度安排的地质灾害排查的项目,进一步完善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群测群防网络体系并保障正常运行,确保新增地质灾害隐患点及时纳入群测群防体系。地质灾害防治的责任在地方政府,因此地质灾害发育的各县(市、区)要加强群测群防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