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大众日报」
□记者从春龙通讯员单承瑾报道
本报龙口讯“原来把垃圾往露天垃圾桶一扔就了事了,现在分类垃圾桶就在门前,分好类的垃圾很快就被清走,干净卫生,没有异味。虽然多了分类一道环节,但养成习惯就好了。”龙口市黄山馆镇馆前邹家村村民刘瑞芬告诉记者。
为保证农村生活生产垃圾应收尽收、生态处置,龙口市积极响应垃圾分类号召,在黄山馆镇开展试点工作,对垃圾分类收集处置流程进行详细梳理和明确,形成了“闭环式”运转机制,实现垃圾分类桶、保洁员、收集车、转运车“齿轮式”咬合,衔接顺畅、闭环运转,达到生态高效处理目的。
近年来,龙口市以党建为引领,充分发挥市、镇、村三级党组织作用,形成三级书记抓人居环境、全市全域一把扫帚保洁的格局,城乡环境面貌全面改善。建立村内、村外、机动三支保洁队伍,村内按照村居人口2-3‰的标准配足保洁员,及时开展村内道路清扫、垃圾箱体保洁、垃圾收集等工作。村外保洁范围为进村路、连村路、村与村之间的主干道、驻地企业周边、河道岸滩、国省道等村庄外围区域。机动保洁队伍主要应对重大节假日、极端天气、特殊地带等情况。龙口市采取定时和不定时措施,对镇级和村级管理工作进行全面督导检查,落实到村到人,结果在全市挂图作战上进行通报,并与运行经费直接挂钩。镇街区设立专项考核奖,按照每镇街区每月3万元标准设立,对每月考核后三名的镇街区分别扣罚2万元、1万元和0.5万元,对考核前三名的镇街区分别奖励2万元、1万元和0.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