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口,古时名为“黄县”,曾是春秋时期东莱国故都。千百年来,这里也曾有过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可惜在岁月的变迁中,无数见证了历史的建筑和文物都已无迹可寻。但仍有部分遗迹尚存,黄县古城墙遗址便是其中之一。
黄县古城墙遗址,位于龙口市黄城南大街东头,东边就是美丽的绛水河,也是昔日黄县的护城河。城墙用料是沙土混合的,修建于清代,有抵御外敌入侵的作用。
数百年前,黄县城的四周都被厚厚的城墙所包围,当时共有四座城门,城楼下为拱门,上面两层重檐飞角,四脊饰兽,修饰得颇为考究,是座典型的“凤凰城”。
跟据史料记载,清康熙七年,黄县发生地震,城门楼俱毁。后由当地知县李蕃重修。
乾隆十八年,时任知县袁中立复修城楼。此后在嘉庆、道光年间,亦有修复筑建。
然而,随着岁月的变迁,加之各种历史原因,如今的老城墙大部已不复存在,仅存的一段,保存在黄县东河沿儿的一排二层民居前的小花园中。如果你不留意,可能根本不会发现它的存在。
残存的古城墙,虽仅有数米长,早已不复当年的模样。但站在近处细细观察,仍能感受到它的古老沧桑。
它的存在,记录了老黄县百年的时光流转,也见证了龙口这座小城的繁荣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