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口市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山东的这四个冷知识,看完你可能有点不认识
TUhjnbcbe - 2025/7/2 18:00:00

拾荒杂谈#山东#

(本文由拾荒杂谈原创,欢迎署名转载!)

山东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省份,它自身永远充斥着一些让人看起来很奇怪的矛盾。比如说山东是我国的“礼仪之乡”,诞生过孔孟先贤。但同时山东也是一个经济很强的沿海省份。古风和现代化就是人们对其认知的最大矛盾。

当然除了这个外,更多的是体现在山东人的性格方面。一方面是能喝、热情、好客、大方和仗义,总是显现得大大咧咧的;另一方面山东人对于从政仕途却是比其他任何一个省都更加认真钻研。为人处事随和大方,但从政治世却是如履薄冰。

这就是充满矛盾且异常可爱的山东人。故今天做上一期有关这个充满意思的山东知识。

提前声明,如果以下冷知识你全都知道,请在下方好好地鄙视我!

冷知识一:山东最强富豪村——南山村

我国经济最强的省级建制区域是上海,地级建制区域是苏州,县级建制区域是昆山,镇级建制大概率是玉山。那么你知道中国经济最强的村级建制是哪里吗?

关于这个的争论一直存在,有说中国最强村是北京的“中关村”,也有说最强村是江阴的华西村,对于这么有争议的中国最强村资格,笔者自然不敢置喙。但对于山东省内的最强村,笔者还是敢于把南山村排在前头的。

这个坐落于烟台龙口境内的小村落,以户初始人口搞工副业迈出了致富的第一步,现如今早已人人实现小康。从当初的五千元借款搞工业,到今天坐拥产值破千亿的南山集团。南山村村民40年来的风风雨雨,终究修成正果。

直至今天,南山村依旧是山东省内拥有最多百万富豪的村级建制。说它最强应该是夸张了,但放眼整个山东,属实在村级建制上难以匹配到对手。

冷知识二:中国青岛、世界潍坊、宇宙寿光的由来

提起山东境内的城市,一直在民间有个流传的段子:山东济南、中国青岛、世界潍坊以及宇宙寿光。

山东济南自然不难解释,济南作为山东的省会城市,现在一直被两大兄弟排挤,省会的影响力急剧下降。因此在对外宣传的时候,济南时常喜欢为了加深省会印象,喊出“山东济南”的口号。

而中国青岛则就有点不一样了。作为最能威胁到济南省会地位的城市,青岛已经把野心放到了山东省以外的位置。这个山东内部一哥城市显然已不满足山东境内称王称霸,而是坐北往南,欲与沪深试比高,试问偌大华夏,城市榜第一是不是该换换了?

世界潍坊的由来对比上面两个可就没那么大的火药味了,因为这个名称的由来主要是因为潍坊境内拥有一个国际化组织总部,即国际风筝联合会,总部就设在潍坊风筝博物馆。现在每年都有三十多个国家的风筝爱好者来此参加风筝会。

然,山东济南也好、中国青岛也罢,哪怕是世界潍坊之名在接下来的宇宙寿光眼中都如同过家家,因为寿光已经将目光放到了外太空,乃至整个宇宙。

而让寿光拥有如此底气的原因说起来只是一些种子。不过切莫小看寿光的这些种子,它们可是寿光地区精挑细选且送到外太空游历一圈的!

话说回来,寿光这个名称一用可就真的是“决绝子”了,毕竟我能想象最大的区域也就是宇宙了!

冷知识三:定远舰和鞍山舰

这个冷知识是专门送给军事迷读者的。

说起定远舰,一些海军军事迷读者以及历史爱好者肯定不会陌生。这艘由德国军方在年开工下水,于年正式交付清朝的定远舰可以说是当时中国的最强海事力量。光是用嘴说你可能没有什么感官,那咱就用数据说话:

这艘建造于年的十九世纪战舰,彼时其排水量为吨(满载能达到吨),相较于如今我国海军动不动就上万排水的量来说属实不够看。

但让很多人想不到的是,从这艘战舰战败损毁后,到我国再次拥有过千吨战舰的时间已经过去七十余年。

直到年,我国才通过前苏联购买到四艘过千吨的战舰,其中排水量最大,相较而言最先进的便是排水量吨的鞍山舰。

颇具一丝悲凉气息的是,当时采购的四艘前苏联战舰组成了当时我国最强海上力量,而除了鞍山舰吨排水外,其余三舰的排水量分别为:抚顺舰吨、太原舰.5吨、长春舰.5吨。

这就表示七十多年后的中国最强战舰,四艘才抵得上定远舰的排水量。

由此可见我国工业发展到今天是多么的艰难。

可能有读者看到这儿了,觉得这个冷知识和山东也没有一点关系啊?

其实关系还是有的,因为在年的时候,我国专门按照1:1的尺寸还原了当时损毁的定远舰,现如今这个仿造品就放在威海港处,而此举的目的则是为了纪念甲午中日战争,让国人明白一个最重要也是最基础的道理:

落后就得挨打!

冷知识四:山东方言总爱带“来”

说完沉重的,再来说一些轻松的。

有很多南方的童鞋对于北方的方言都有这样的一个认知:北方人说话几乎都一个样。其实从某些方面来讲,倒是也符合事实,因为北方地区除山西是晋方言外,整体都是属于官话的分支发展。

主脉是一体的,只不过支脉就有各自发展的迹象了,更遑论具体到县区乡镇的“片语”。

拿山东举例,在山东大部分地区的方言中,就有那么一个让人怎么也摸不着头脑的字,关键这个字的出频率非常之高,用处却是谜一样的。

这就是许多山东人每天都挂在嘴边的“来”!

举几个例子:

来?

怎么回事来?

刚才说什么来?

你揍嘛来?

还没去来?

这些充满山东口味的方言句子当中,“来”一般都是挂在末尾的,按照通常的理解则是相当于助气词、语气词,例如河南省的“嘞”、广东省的“咩”、台湾省的“了啦”、韩国省的“思密达”等。

但是有另外一批人认为,山东话当中的”来“也有过去式表达的意思,类似于英语当中的“-ed”,如刚才例子当中的“刚才说什么来?”。

其实不管是语气词、助气词,还是说表达过去式的方式,说到底都在表达一个意思:山东人真的爱说“来”。

如果你是一个标准的山东人,我猜你此时看完心里的第一句话应该是:

没有吧,我觉得!(另外一大代表——倒装句)

要不然就是:

我儿来!

好了,今天山东的几个冷知识就先分享到这里了,如果有对这篇文章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在下方进行补充,下期文章会摘选并给予惊喜。如果觉得写得欠妥的,也欢迎在下方斧正!

1
查看完整版本: 山东的这四个冷知识,看完你可能有点不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