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口
关于严防境外疫情海上输入的通告
(第14号)
为严防境外疫情经海上输入我市,现就严厉打击海上非法入境、加强海上船舶管理等有关事项通告如下:
一、严禁任何企业、组织、个人以任何形式,非法组织、运输境外人员经海上通道入境我市,或容留、藏匿非法入境人员。
二、境外人员进入我市必须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管理有关规定,并严格执行疫情防控有关规定。
三、非法入境我市人员,应立即向公安机关或其他有关部门投案,如实陈述非法入境事实。
四、严格落实船东、船长和港口、码头、停泊点经营者防疫主体责任。各类进入我市海域的船舶必须按照我市防疫要求落实相关防控措施。严禁各类船舶未向主管部门报备在我市海域作业、停留,严禁擅自搭靠在我市海域航行的各类船舶,严禁违规接驳或非法载运非本船工作人员。
五、旅馆经营业主、出租房房东、用人单位、劳务市场在日常信息采集过程中发现非法入境人员的,应及时报告公安机关,并严格落实住宿旅客实名登记、流动人口信息采集、境外人员临时住宿登记和及时报送、亮码通行等制度。
六、群众如发现偷渡违法犯罪行为的,要立即向公安机关举报(举报、-6737或-)。举报内容经查实的,将视情予以奖励,同时依法保护举报人的个人信息及安全。对威胁、报复举报人的,依法从严惩处。
七、违反本通告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入境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等法律法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对主动投案、如实陈述的,可依法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特此通告。
龙口市新冠肺炎疫情
处置工作指挥部
年4月26日
牟平
广大居民朋友们:
疫情发生以来,在广大居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区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平稳,疫情防控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但随着国外疫情持续多发高发和离鄂离汉通道管控措施解除,境外疫情输入和国内疫情偶发散发风险仍然存在,特别是哈尔滨、青岛等地出现境外输入关联病例,我区“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形势依然严峻。为加强人员科学管理,方便疫情防控期间人员出行,巩固来之不易持续向好的防控态势,我省推行“山东省健康通行码”制度。
“山东省健康通行码”(以下简称“健康通行码”)是疫情防控期间个人出行的电子凭证,是利用信息化技术实现疫情防控有效治理的重要措施,是部署在城乡社区、公共场所的一道看不见的电子防线。健康通行码加载红、黄、绿三种颜色,分别提示疫情健康风险,分别对应高风险、中风险、低风险。为进一步严格规范使用山东省健康通行码,消除风险隐患,为了您和家人的平安健康,我们呼吁广大居民:
1、如实申报。全体居民都应按要求申报健康通行码,作为出入公共场所的依据,进入公共场所要主动出示健康通行码、配合查验。申请人申请健康通行码时务必填报真实信息,如隐瞒、虚报等将承担法律责任。
2、严格查验。机关事业单位、村居、社区、餐饮、商场、医院、学校、酒店、交通工具、文化旅游、办公楼、企业等所有重点场所责任单位,必须开展健康通行码人工查验。对于持绿码出行者,任何机构、任何人不得以疫情防控为由阻碍进入,不得采集个人其他健康信息。工作人员发现黄码或红码的,应立即报告所在单位、属地镇街、行业主管部门或区指挥部。
3、卡实责任。各镇街、行业主管部门负责将山东省健康通行码申请使用规定印发、张贴、宣传到位,务必将上述规定通知到各辖区或主管的村居、社区、餐饮、商场、医院、学校、酒店、交通工具、文化旅游、办公楼、企业等重点场所责任经营单位,并督导落实到位。
4、严肃追责。对于不执行上述规定,或执行不到位的,造成疫情传播的,将根据情节严肃追究相关责任。
5、做好个人防护。广大居民要继续保持对疫情传播的警惕,继续做好个人防护,坚持勤洗手、常消毒,按照《重点场所重点单位重点人群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相关防控技术指南》(可从国家卫生健康委网站“规范性文件”栏下载)的要求佩戴口罩,尽量避免去空间密闭、人员密集的场所活动,在交谈、候车、等电梯、排队时与他人保持1米以上的距离。
牟平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处置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年4月24日
栖霞
广大市民朋友们:
疫情发生以来,在广大市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市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平稳,疫情防控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但目前境外疫情输入和国内疫情偶发散发风险仍然存在,“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形势依然严峻。为降低疫情传播扩散风险、促进人员安全有序流动,巩固来之不易持续向好的防控成果,我省推行“山东省健康通行码”(以下简称“健康通行码”)制度。“健康通行码”是疫情防控期间个人出行的电子凭证,共分红、黄、绿三种颜色,分别提示疫情健康高、中、低风险。为了您和家人的平安健康,现就进一步严格规范使用健康通行码,我们呼吁广大市民:
一、如实申报。按要求申报健康通行码,是市民出入公共场所的依据。每位市民在进入公共场所时,都要主动出示健康通行码、配合查验。申请人可以通过三种途径申请办理:一是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