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网记者陈姗汪青陈企樾杂牌食品安全隐患,生产日期存疑,食品变质问题……疫情封控中的上海,正掀起一场物资“打假”风波。
“紧急通知!今天小区发的榨菜、食用盐、德州扒鸡、牙膏和洗衣液,刚刚查了一下全部都是杂牌,目前已经有很多居民在吃了德州扒鸡后出现拉肚子的情况。请大家不要再食用和使用,相关情况也已经向有关部门进行了举报!”4月15日,家住浦东新区东明路街道的张先生,在刚刚闹完肚子后便收到小区居民群的通知。
4月20日,家住浦东康桥镇的许先生,也领到了一批“异常”物资:一袋“三珍斋”牌叫花鸡,打码生产日期与“浙食链”平台显示的生产日期不符,疑似已经过期2个多月;领取到的米和面,在生产当日即从浙江运送到上海居民手中,生产日期问题也让他心生疑虑。
事实上,张先生与许先生的经历,只是此次上海劣质保供物资风波中的一个缩影。近期上海不少居民都收到疑似劣质或三无产品,问题猪肉,霉变的酱鸭,违反食品安全法被处罚过的榨菜,假冒龙口粉丝,粗糙的食用盐,标注“未来日期“的腱子肉……五花八门的问题产品从四面八方集聚而来。
根据记者了解,目前上海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已经及时介入,严格查处劣质保供物资,从严处理相关违法行为。
而对于保供物资的质量问题,上海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尹欣在4月21日举行的上海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昨天,市场监管部门负责人在发布会上介绍,在近期的监管工作中,包括受理的投诉举报,的确发现有部分免费发放的保供物资,主要是生鲜食品存在质量问题。对于疫情期间相关违法行为,市场监管部门表示坚持‘从严从快’的原则,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如果市民发现这类问题,欢迎大家拨打或热线反映问题,监督举报。”
劣质保供品
在4月20日接受记者采访时,张先生所在的街道已经封控了一个多月,每户人家的物资都很紧缺。他告诉记者,鉴于前两次小区发放的物资都没有出现任何问题,所以尽管领到的物资品牌都很陌生,也只当是外省当地品牌并未多想。当日晚餐吃完发放的德州扒鸡之后,张先生和女儿均出现了腹泻,随后不少居民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