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面饼子
文/王常文
人们的膳食结构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改革开放的几十年以来,变化尤为明显。过去是一家人早中晚一日三餐主食的玉米面饼子,已经逐渐地被面粉、大米等代替了。既使是在农家的饭桌子上,一日三餐都以玉米面大饼子做主食的人家也已经不多了。但是在若干种主食中,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玉米面的大饼子。无论是我走到哪里,只要一谈论起一日三餐的主食,奶奶和母亲做的那*澄澄的玉米面大饼子仍然令我不忘。
我的故乡在胶东,那里盛产玉米和小麦,尤其是小麦,因为是冬小麦,生长期长,加之日照时间长和有水浇地等一些优势条件,所以产的小麦面筋长,且做出的面食和面点色香味俱佳,近几年尤以龙丰面粉和龙丰方便面享誉国内外。如此好的面粉在改革开放前一般庄户人家是吃不到的,过年过节吃上一顿两顿也是难得的奢侈了。一般的人家一日三餐都能吃上用玉米面做成的大饼子,且每顿都能吃饱了,也是多少人、多少代所企盼的。
那时的我们家,都是奶奶,后来是母亲每当要做饭时,就先舀出一些玉米面来,用烧开的水烫一部分,再添上适量的玉米面和凉水,将其调好合匀了,再适当放一些面碱或苏打,将其拍成一个个椭圆形状,贴在已经烧热的铁锅的边缘上,基本上是和一次面,正好贴满一锅,或十几个,或八九个。盖上锅盖烧上二十分钟左右的火,大饼子就差不多熟了。
当大饼子熟了之后,一股玉米面的香气就会溢满不大的厨房。有时为了使大饼子能够更香甜一些,奶奶或母亲都会往玉米面里添一点*豆面,这样做出的大饼子既*,又香甜,还十分的松软,吃起来口感特别地好。有时为了省一点时间,省一点烧柴,还可以在贴玉米面大饼子的锅里再同时炖上一些土豆或豆角,这样既在一个锅里做出了主食,又做出了副食,真是一举两得。有时靠近下边菜汤部分的玉米面饼子会被菜汤浸进一些咸味。那一块大饼子就是另一种风味了。
玉米面大饼子在那时是家里的主要食品,几乎一年三百六十天,一日三餐全部是以吃玉米面大饼子为主,时间长了,难免絮烦了,总想着有一天能换一下口味,能够吃点白面馒头,或大米饭。曾几何时,也用供应的玉米面去农场去粮店兑换过一些白面,来调剂一下单一的主食,但是那个年月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白面、大米既使兑换了一些也不扛吃。而经常吃到的还是玉米面大饼子。
有玉米面大饼子吃的时候,吃的多了就絮烦了,没有的时候就又想了。
年前后全国都在闹饥荒,想一日三餐都能吃上玉米面大饼子已经是不可能了。仅有的一点玉米面要掺上野菜、树皮、树叶子做成菜窝窝。或菜饼子来吃,尤其是玉米面掺上榛柴叶子做成的玉米面饼子,令人难以下咽。那时奶奶就常常的念叨一句话:“什么时候能吃上用玉米面做的大饼子就好了”。能够吃上完全用玉米面做的不掺野菜和树叶的大饼子,已经成了奶奶也是我们一家人最大的奢望了。
改革开放已经三十多年了,三十年来,中国人的衣、食、住、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在饮食上的变化更大,更为明显,忽然有一天我注意到玉米面的大饼子,已经逐渐地从中国人的餐桌上消失了。代之的是精粉、大米和其它面食了,而要吃一顿完全正宗的玉米面大饼子倒成了不容易的事了。人们想起了久违了的玉米面大饼子不是为了吃饱,而是为了营养,为了吃好了。
既使是现在吃玉米面大饼子的时候少了,母亲也很少在家里做玉米面大饼子了,但是,它留给我的印象却深于任何一种食品。
作者档案
王常文,生于年农历9月26日。山东省龙口市新嘉镇河崖王家村人。大专文化。在黑龙江省迎春林业局当过工人、干事,曾任林场副主任、*支部书记、公司经理,迎春林业局局长、书记。牡丹江林业管理局副局长、副书记、局长、书记。高级经济师。
中国历史文化名山龙口莱山--莱山祭月--中国最早的远古帝王礼仪之一
《莱山风》王常文往期精彩推荐
莱山文苑:原牡丹江林管局局长王常文散文集《季节拾穗》---“家乡的榆树钱儿”、“海滩”莱山记忆:童年的零星记忆季节拾穗:小人书季节拾穗:有了妹妹季节拾穗:飘忽记忆中的半个窝头季节拾穗:探家季节拾穗:故乡纪事四则莱山文化中国历史文化名山-----莱山
文化传媒一个以宣传龙口莱山、让莱山走向世界为己任的公众平台或如果您有关于莱山的人物、传说、故事、民俗、抗战等,马上与我联系哦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