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子”与“大象”都聊了些什么
时间:年7月7日
地点:鲁迅文学院(五层会议室)
主题:“文学的代际”理解与对话,70后VS90后
主办:中国作家网《作品》杂志社
主持:王十月、刘秀娟
70后作家:鲁敏、乔叶、弋舟、张楚李云雷、付秀莹、石一枫
90后作家:索耳、庞羽、玉珍、李唐宋阿曼、周朝*、马晓康李君威、王占黑、路魆
王十月:上午施战*老师说70后出道时像张牙舞爪的猴子,90后像沉默的大象,我们下午这场对话,是张牙舞爪的猴子和沉默大象之间的对话。对话采用一问一答的方式,每个70后作家,可以问90后两个问题并指定人来回答。每个90后同样可以问两个问题并指定70后来回答。另外,请郭艳老师随机点评。第一个问话权,给鲁敏。
鲁敏VS李唐马晓康
鲁敏:我是70后的张牙舞爪的猴子,当时秀娟通知我有这个活动我觉得特别好,70后、90后大家碰到,90后给70后让坐,但90后和70后说话,70后就觉得自己老朽了有衰败之气,然后故意装年轻。我挺想问你们对于时间是怎么看的,有的时候我们觉得两代人有很大的隔阂,在我们的文学作品里面,两秒钟前和两秒钟后就会发生变化。你们对时间尤其是写作时间是怎么看的?我找李唐回答,我们完全不认识。
李唐:如果从文学层面来说,70后和90后差的只有这么二十年,从文学史的角度来说,应该是可以忽略不记的,五十年、一百年后,基本上算一代人.在中国的文学现场来说,确实90后正好可以说是网络第一代,真正从小接触到网络的写作群体,我没有特别理论体系的想法,因为之前文学里边不包括网络,之前的文学大家,或者说二战以后的作家,美国、欧洲和中国,那会儿还没有网络,真正只有在90后以后开始,网络发展到了每家每户,这个时候经验变得非常普遍了,获取信息特别的方便,经验的交融特别的快,比之前要更广泛更深入一些。其实我并没有想过,或者说并没有想到真的本质上的改变是什么,是一些蒙蒙胧胧的感觉,信息的融合,包括文化之间的融合,确实比以前快,可能会诞生一种类似于国际性的写作。
郭艳:听了鲁敏提出这个问题,我想70后为什么要提这样的问题,时间问题,进入现代社会以后,90后是跟着现代城市一起成长的,刚才提到的网络,70后以前,传统的社会是非网络时代,我们是跟着电视机长大的一代,这一代人最重要的命题就是时间,这是一个西方的观念,就是说现代性一直往前走,在这个线性的路上,我们这种对于时间的体会,跟90后这种随着现代城市文明一起生长的,尤其是网络时代,他会有不同。中国传统对时间的观念是循环的,一年四季有循环,每天在重复那些东西,太阳底下无新事。现在孩子英文很好,直接用英文写作,汉语表现力下降,对汉语的理解也下降,在这样全球化的语境下,如何坚持自己本民族文化。李唐提出的问题让我警醒,我们有那么一种世界性的文学产生是一种好事,另外它的反面,会消磨我们独特性。
鲁敏:我还想问,你们想成为一个怎么样的作者,怎样是一个好的作者,怎样算成功,70后常常被诟病说我们被功利性绑架。有的认为成功就是进入文学史,有的认为成功是成为大IP,有的认为是能够进入国际书展,被更大范围的
话:()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