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口市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金圈子,银台头,玉石街铺龙口
TUhjnbcbe - 2021/11/10 22:32:00

青石板、油纸伞

这样的意境

让我首先想到的是

戴望舒的《雨巷》

如今这寂静的青石板上

百余年前却是摩肩擦踵的繁华

那是被称为“小苏州”的淄川龙口城

那是车水马龙的玉石街

美丽的歌谣

金圈子,银台头,

玉石街铺龙口;

天齐庙万丈高,

家雀下蛋掉下来,

落不到中间就出飞了;

锅不生火锅自滚,

磨无人推磨自转;

北庄桥,桥上桥,

人从桥下走,水从桥上流。

这首从小就听老人们念叨的歌谣,每一句的歌谣都包含着龙口历史相关的典故或景点。

01

金圈子

银台头

玉石街铺龙口

据淄川县志记载,圈子村成形于元代,兴盛于明清,所谓金即乌金煤炭,台头也非常的富庶,而龙口是富甲天下,整个龙口城在历史上也因乌金、制窑(即陶瓷)以及制毡而富庶一时,成为仅次于淄川县城的辅城,有“小苏州”的称号。

玉石街由当年龙泉的民营资本家张平三出资兴建。全部是用方方正正的青石铺砌,从渭头河经圈子、台头、龙口、北庄、麓村,贯穿龙口村内,一直铺到了淄川西关,全长25华里,在当时可以说是“高速公路”了。

青石板历经多年的车水马龙、风吹雨打和无数足迹的磨砺与洗礼,变得光洁如玉,玉石街因此得名。

一百多年的沧桑,玉石街见证了龙口的繁华与衰败,两旁鳞次栉比的店铺酒肆,如今只能停留在父辈的记忆深处——运煤、运大瓮、运陶瓷的汉子经过,用黢黑的手递过钱,一手接过盛着浑酒的粗瓷碗,就站在门口和同伴大声咒骂着东家的不仁。一碗酒、一袋烟,一肚子牢骚,齐活后继续赶路。这情景在鲁迅先生的笔下有种似曾相识的熟悉。

玉石街中央的青石板有一道明显的凹槽,这是百多年的时光中车轮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雕刻的杰作。

时光过去了百年,据当年曾在青石路上推过小车的龙口村程业杰老人回忆:他们共同推车的五个伙计,有一天忽然兴起,打算数一数从渭头河到淄川共有多少块青石铺成。分工分段,数了3个月。据他们统计,从渭头河经龙口、过麓村、到淄川城西关,仅中间一行,共用了青石块,在清朝末年生产和运输工具简陋的情况下,这项铺路工程该是怎样的壮举。

02

天齐庙

万丈高

家雀下蛋掉下来

落不到中间

出~~~

飞了

小南门外往北,青石板从龙一向龙四延伸,龙口在建国后划为四个行*村,从龙一到龙四,据说有座宏伟的天齐庙,曾经矗立在玉石街的南头。

歌谣里的“家雀下蛋掉下来,落不到中间就出飞了”是说麻雀下了蛋,从庙上面掉落下来,还没落到庙的中间,小鸟已经破壳而出,飞走了,极言天齐庙的高大。

龙口在清代被称为龙口城,因为它的确不能用一个“村”字所能涵盖,历史上它四周有六个城门,除了大小南门,西北各有一个城门,东面也有俩城门,每个城门上都有炮台。城内玉石街两侧饭馆、酒店、油坊以及其它小店铺鳞次栉比,街上车水马龙,每逢四、九的集市行人更是摩肩接踵、熙来攘往,一派繁华兴盛的景象。

龙口司姓、程姓是本地大姓,玉石街上的大户程家、李家、司家的院落基本上都是三进三出的院落,也就是俗称的“三重门”,按照北方建筑的习惯,大门都是一个四方的楼门,俗称“门楼”,富户人家还会在“门楼”侧面设一个单间,供看门的佣人居住。

现在许多门楼依然是青砖黛瓦、飞檐斗拱,只是再也掩饰不住房檐上芳草萋萋;旧时的雕梁画栋历经纷乱也成为断壁残垣中的一截枯木。

当年玉石街上最具标志性的建筑无疑是“清孝节华”坊。清孝节华坊是一座宏伟的牌坊,据称建于明代,是皇帝旌表龙口一位幼年丧父进士的寡母而建。很不幸,它最终没能躲得过那个疯狂年代的荼*,今天我们只能靠这张年日本人拍摄的照片一睹它当年的身姿。

03

锅不生火锅自滚

磨无人推磨自转

以前曾有涌泉寺,寺的对面就是大戏台,戏台下面是一个龙头,一汪潭水。

汩汩的泉水从龙口喷涌而出,而这,就是龙口名字的由来;雨季来临,龙口的水势会很大,潭底也会有泉水不断喷涌,像开了锅的水一样;一盘水碾在水力的驱动下缓缓旋转,这就是歌谣中所唱的“锅不生火锅自滚,磨无人推磨自转”。

旧时,村里的大户人家逢年过节或遇有喜事,经常请戏班来唱戏。财主东家坐在西寺,隔着街居高临下看戏,几条绳子从西寺一直搭到戏台上,一出戏结束,东家的赏钱用夹子夹住顺着绳子一直滑到戏台上。戏子一边收赏钱,一边鞠躬致谢。

那时戏台前后绿树婆娑,戏台又是建在流水的上面,溪水潺潺,叮咚作响。那唱声就显得特别悠扬清越,余音绕梁,大半个村的人都能听到。龙口戏台也因此被文人墨客赋予“琴弹流水”的雅称。

04

北庄桥

桥上桥

人从桥下走

水从桥上流

北庄桥,位于淄川区龙泉镇韩圣村,横跨在穿村而过的般河上。

桥呈东西走向,为单孔石拱桥,清代建筑。桥面长10米、桥宽4.8米、占地面积50平方米。

桥面为青石铺成,桥面设有护栏,护栏镶有石灰石柱,并雕刻花卉和动物,桥两侧石柱上刻有四升、四斗、四莲花、四狮子图案并镶嵌石鼓,保存较完整,结构稳定,石桥能够体现当时的建筑风格。

有人说这桥是隋朝修建的,有人说是唐朝修建的,已经无从考证,但看上去确实很古老了。

所谓的桥上桥,是说青石桥的两侧有雕梁画柱的护栏,护栏上的石狮子雕像到现在仍然依稀可辨。下大雨的时候,雨水缓缓流过桥面,而桥下却还有人避雨或者行走,就形成了“人在桥下走,水在桥上流”的景色。

人生如白驹之过隙,倏忽而已。

百多年的青石板,走过了一茬茬载着煤炭、陶瓷的独轮车;走过了一张张更换了面孔的行人;一年一年,一代一代,任风吹日晒,任雨露雪霜。

一段段的青石板随着拔地而起的楼房消逝于无声的时光;一段段尘封的记忆伴着老人们的故亡而化为老街的离殇。

青石板光滑如玉的清凉一直浸润着我的心房。每一个龙口人、每一个从这条街上成长、走过的人,那些青石板的记忆,会不会是你铭记一生的时光?

本文综合

淄州青衫、

风吹草低等网友博文,在此表示感谢!

编辑:徐晓倩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金圈子,银台头,玉石街铺龙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