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口市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龙口文学相约冰城
TUhjnbcbe - 2022/8/22 21:12:00
北京中科忽悠 http://m.39.net/news/a_5212098.html

文/孙建业

难忘的一次哈尔滨聚会,让我久久不能忘怀。

年夏天的一个早晨,我和爱人从烟台飞往哈尔滨,1个多小时的旅途把我们带到了母亲姐妹们的第二故乡。

前来接我们的是二姐姐夫和孩子,亲人相见仔细察看样子都没变,只是我们都老了,外甥今年也41岁。可不是一晃又是20多年过去了,22年后的今天与众亲们相见,犹如时空穿越。95年和我一起爬上北京八达岭的小姨小姨夫,如今现在只剩下小姨孤独一人;当年两位漂亮端庄的表姐,现已是白发老人;当年表弟国强抱在怀中的女儿小姣姣也已出息成小美女,即将成为别人的新娘。让人不得不感叹时光的匆忙……

我母亲有四个姊妹,排行老三,五十年代,父母亲和几个姨姨都在哈尔滨生活,大姨后来随在外交部当礼宾司长的儿子搬到了北京。后父母亲去了新疆,从此一个大西北,一个是大东北,相隔万里千山。二姨因家庭变故改嫁到哈尔滨,两个表姐只能随父母在山东家和我们生活了几年。后母亲要去新疆了才把两位表姐送到了哈尔滨,大表姐招弟则寄住在小姨家,二表姐跟二姨新家生活。艰苦的岁月,生活的磨难,把我们一家和这两个表姐的命运结合到了一起,她们待我与自家亲兄弟。

62年秋,在新疆工作的母亲身体不好便辞去了工作,就带我们姐弟回到了家乡龙口农村姥姥家。72年我随父亲回疆工作。这期间,两位表姐都先后回关内探望三姨。刚回山东老家时,因母亲身体不好,联系到哈医大看病,为此,已工作的招娣姐姐专门请假回去照顾我们的生活。记得当时已8岁的我调皮嘴刁,在当年全国处于自然灾害时,我坚决不吃玉米面饼子,说是拉嗓子,成为今天的笑话,可见当年父母是怎样娇惯我的!我记得,大表姐为此把我捆在厢房收拾我,还有自己调皮时磕掉了两颗门牙,这些都是我母亲从哈尔滨回来时我告状的理由。

二姐则是文革期间回关内家探望我们的,身材苗条的二姐,一口的纯正好听的哈尔滨话,得体的女装,脚蹬的是棕色翻毛皮革,在我们儿时的眼里是那么的端庄美丽,这是我儿时第一次留意自己的姐姐。更让我开心的是,二姐从哈尔滨带来了很多各种各样糖果,尤其是软糖,这在那个缺乏食品的时代,对我们这些小孩子来说具有多大的诱惑力。

母亲自然是最高兴的,看到自己从小带大的外甥女都有出息了。大姐在著名的哈一百工作,二姐在哈尔滨绢纺厂工作。更让母亲自豪的是两个姐姐长得就像朵花似是的,加上在哈尔滨长大天生丽质,让村里的人羡慕不已,开始不断地有人给二位姐姐介绍对象,是村里在外工作有出息的人,我记得有人给二姐介绍了一位在济南空*当飞行员的年轻人,但后来没有了下文。后来二姐便有了现在的这个家。

八十年代初,我们旅行结婚来哈尔滨度蜜月,吃住在小姨家一个多月。小姨家当年已住的是楼房,两室一厅,是当时哈尔滨亲戚家条件最好的一个。小姨把大卧室布置成新房让我们住,每天都是白面馒头和米饭,中午必定有2个炒菜,而小姨则偷偷地吃粗粮。

这次来哈尔滨说起这段往事来,小妹爆料:“哥嫂你们走后,我们全家可是吃了好久的粗粮!”。现想起来可不是,那时候的每月粮食供应,粗粮占一大半。我们一个多月还不把小姨家5口人的细粮都吃完了!

我是最近一次来哈尔滨的时间是95年,而我爱人来哈尔滨的时间是80年,这样屈指一算可不是37年,长了我儿子这么人。当年我小姨正值人生中年,如今已是82岁的老太太了!

记得到哈市的第二天,我们俩就赶快去看小姨,多年未见,小姨发蒙了好半天才反应过来,但还是叫上了我的小名,但我爱人的名字到现在她也叫不上来。小姨看着我哭了笑,笑了哭,和她谈起过去的事情,小姨的脑海都是那么清楚,而说起现在的事她则一概不清楚,这可能是上了年纪人的特点吧!

在哈尔滨的日子里,我时不时的去看看小姨姨。一次计划好的第二天早晨去看小姨,结果第二天早晨下起了大雨。因头天给小姨打过招呼,怕老人焦急,我赶到早市买了3斤大*蚬、1斤大虾,又买了小姨爱吃的饼子和水果,便打的赶到小姨家。这次小姨见到我就不一样了,问我带雨伞了,这么大雨就不要来了嘛!还责怪我:“为什么不带媳妇一起来呢”?我则开起了玩笑:“今天是我和小姨单独一起活动的时间,故意不叫的”!小姨生气地对我说:“这样不好,人家到哈尔滨是客人”!这些话,小姨一上午对我说了N次遍,我不以为然!

陪着小姨吃完早餐,我们下楼到楼前的休闲小广场溜弯。在我们的鼓励下,小姨自己扶着楼梯下楼,和我们一起散步……小姨的脸上始终挂着微笑,今天有儿子还有外甥陪同散步,小姨别提了有多高兴啦!

我清楚的记得,六十年代,我们姐弟和母亲在关内老家生活的十年间,小姨平时省吃俭用,每年春节都会从哈尔滨寄来几斤东北米回来,六七十年代是国内最艰苦的时候,山东不生产大米,也不会吃米,而我们家春节都会吃上香喷喷的米饭,这是我在小伙伴中最值得炫耀的地方了!

人就是这样,当你最困难的时候,有人给你一个馒头你都会记得人家的好处!那段刻苦铭心的日子,一直让我记得小姨的好处!它不仅仅是几斤大米,它是一段历史,是我儿时记忆中最难忘的一部分。

我在哈尔滨有3个姨姨,母亲排行老三,大姨后来随在外交部当礼宾司长的儿子搬到了北京。二姨家有5个姑娘2个男孩,小姨家是2个姑娘1个男孩,现在哈尔滨可算是一大家人。两个姨父也是山东龙口人,表亲兄弟姐妹们自然是纯正山东人的血统,除两位表姐出生在山东老家外,其余的均在哈尔滨出生成长。是典型黑龙江的“江二代”。

8月3日,有幸参加了国强女儿的婚礼,这次可以说是大家庭的一次聚会,是姥姥家族三代人的相聚!那热烈的场面,至今让我难以忘怀。

作者简介:孙建业,山东省龙口市人,山东省散文协会会员,笔名海韵、文涛。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新疆油田公司退休干部,下过乡、工作后又参过*,多年从事石油企业行*管理工作,是新疆石油报、中国石油商报记者。在《中国石油报》、《中国石油商报》、《新疆石油报》、《新疆石油*工》、《准东石油》等报刊杂志上发表作品数百余篇,早期代表作《慈母心》、《西部石油管道发展历程》刊登在《新疆石油报》和《中国石油报》。退休回家乡后有《记忆中的三甲完小》、《泳汶河畔上的中村是我的故乡》、《触动心灵的喀喇昆仑千里边防线》、《下馆子》、《家书》等多部作品在胶东散文年选微刊等文学平台上发表;作品入选《胶东年作家亲情散文选》、《胶东20家散文.孙建业卷》;在年9月29日烟台市举办的“寻找身边的诚信人诚信事”活动评选中,其作品《网购羊角蜜甜瓜》荣获二等奖。

山东省散文学会龙口创作之家邮箱:sswxhlkczzj

.
1
查看完整版本: 龙口文学相约冰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