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瓯市,福建省县级市,南平市代管。位于福建省北部,闽江上游,武夷山脉东南面、鹫峰山脉西北侧。疆域总面积平方公里,其中耕地60.7万亩,是福建省陆地面积最大、闽北人口最多的县级市。建瓯历代为郡、州、府、路、道治所和闽北*治、经济、文化中心,出过名进士、6名状元、10名宰辅大臣,是福建历史上出进士最多的县。宋代理学家朱熹成长于建瓯,史称“三杨辅*”的*治家之一杨荣和历史学家袁枢、音韵学家吴域、外交家徐竞、文学家吴激、现代革命先驱杨峻德等一些名垂青史的人物诞生于此。
建瓯板鸭
产于福建建瓯市,此鸭历史之悠久远超其他板鸭,有志载:后晋五代十国闽王延*称帝时即为贡品,宋孝宗赵昚时,建瓯盛记饭店的板鸭出名,并因宋孝宗赵昚曾被封建王,领地就在建安(今建瓯),他对建瓯板鸭情有独钟而将其带入宋庭,列为“汉席珍品”。至清朝建瓯板鸭更是早已久负盛名,深受南北消费者的青睐,为福建传统名优土特产品,素有“八闽佳肴”之美称。此菜在福建属颇有名气的风味食品,它形如龟体,色泽白嫩光润,肉质肥厚,味道香美。
建瓯光饼
芝城光饼大约流传于明嘉靖年间,戚继光由浙率部入闽抗倭之时。芝城光饼独具特色。色美、味香、咸、脆嚼后又觉得有甜味。有的长期离乡的邑人,每次回乡探亲后,再外出总要携带些家乡的光饼以饱口福或分给外地的亲友共同品尝。
豆腐娘粉
建瓯人对豆腐娘粉情有独钟,不论是老人还是小孩,豆浆粉是百吃不厌的。外地朋友到了建瓯,开始对豆浆粉不以为然。看见街头粉店人进人出,熙熙攘攘的,禁不住也去尝一碗。这一尝便尝出了滋味,也尝出了缘分。再访建瓯时,他便会说:“早餐吃豆浆粉去。”一种美食,一种创意。不知谁人的杰作,把寻常之物豆浆与粉条这般配成对,成就了一方美食。
芋饺
名称由来:夹鞑子,又名芋饺,以形如小夹鞑而得名。今制夹鞑子有无馅和有馅两种。选取红芽芋煮烂去皮揉成芋泥,加入蕨粉(今蕨粉极少,以香薯粉代替),水适量再揉成面团待用。取猪腿肉如扁食馅的作法制成肉酱,加盐水、碱调匀入平底盘,竹片刀刮成丸,包入芋粉皮中捏成三角星形,下沸锅煮熟。食用时起好高汤,加味精、红酒等调料,滴麻油,撒上葱花即可。无馅者软滑清爽,有馅者皮软滑而馅香脆口。
大肠粿
用干浆粿与大肠同蒸故名大肠粿。磨米浆,沥干,取干浆搓压成小圆粿片,入饭甑与大肠一道加调味、桂叶同蒸熟。食用时挟出粿片装碗,取大肠剪成筒状,加调味食用。粿片软而韧,味香鲜,油而不腻,大肠鲜脆而无腥臭。
建瓯纳底
纳底是福建建瓯的一种小吃,每碗(大碗头)用瘦肉半斤,地瓜粉半斤,把肉切成小块,放入地瓜粉里搅拌均匀。水烧开把肉拉搓碎放下,煮熟捞起放下冷水里浸泡。起油锅放下葱头熬出香味,加些白菜丝、冬笋、酱油、盐下锅炒一会,肉粒搓碎放下,再加适量水煮开,地瓜粉加适量水调匀拌下,煮成糊状,起锅前用个鸡蛋调匀渗入,另加些胡椒粉、*酒、味精、麻油等调料即可,其味香甜鲜嫩。其口感鲜爽口,实为佳品。
建瓯锅底
以鲜镜头笋烹制的锅底是建瓯风味的第一名菜,锅底也称抄底,选用鲜冬笋为主料,佐以五花肉、龙口粉丝、金针菜、发紫菜等。冬笋去头剥净剖开入锅燋熟,捞起切成细丝,再入锅文火焖成棕*色。五花肉切成箸头粗细的小条,粉丝、金针、紫菜等水发待用。五花肉入油锅炒熟,以肉条透明为度,再入笋丝加味煸透,后入粉丝、金针菜翻炒,加少许食糖等调味薄粉勾芡起锅,装缸碗,再撒些发紫菜,染红的蛋丝,葱花。色泽鲜*,配以紫菜。红蛋丝、葱花,色彩明快。味甘醇香鲜,口感清脆,配以粉丝软滑爽口。
粉丸
建瓯人以稻米为主食,而粉条是饭菜双兼的食品,是一道别具地方风味的家常菜。同时“粉丸”之意也暗含着每逢佳节家家户户都能团团圆圆的美好愿望。粉丸,顾名思义就是米粉做的丸子,可炒、可蒸、可汤用。将粉干温水煮熟后,用手抓碎,加入碎猪油渣、姜西等调以地瓜粉拌匀,捏*眼大小的团丸。将团丸均匀的放在洗净的荷叶上,再放进蒸笼蒸煮,酥软适口,荷香味鲜,若把煮后粉丸沾红酒食之,倍感醇香,回味无穷。粉丸还可以与高汤同煮,亦可加些菜片,调味用胡椒、红洒、麻油等,口感亦不错。
粿包
以烂粿包笋丝、萝卜丝或春菜等,故名曰粿包。先扳好烂粿,稍冷却取烂粿包熟笋丝、萝卜丝或春菜,再蒸。今市上小食担出售的粿包多是包萝卜丝,煎在鏖上。皮烂面滑,馅鲜脆可口。还有用粳米粿包芝麻末的甜粿包或包笋丝的碱粿包。
建瓯锥栗
福建省建瓯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建瓯锥栗具有口感香、甜而不腻、营养丰富、健胃补肾等特点。建瓯是锥栗的原产地和主产区,产区群众习惯用锥栗粉代米给儿童食用,是老少皆宜的天然木本粮食,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药用价值。
当然美食不仅仅这些,我想,了解一个地方的美食文化,可能远比领略这个地方的风景更需要时间和耐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