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口市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清明陪伴父亲最后的日子齐鲁晚报网
TUhjnbcbe - 2023/5/19 20:48:00
中科白癜风医院好吗 https://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陈玲

摄影丨张宜霞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父亲离开我们已经两个月了。这段时间,关于父亲总想写点什么,留下点什么,几次键盘敲下“父亲”二字,眼泪便模糊了双眼。意难平,心难安,泪千行,脑子乱的理不出头绪,有悲痛,有懊悔,五味杂陈。窗外,恣意盛开的玉兰花、樱花我无心欣赏;淅淅沥沥浪漫飘洒的小雨,我无意感受,悲伤的情绪时刻笼罩在心头。

清明节到了,对父亲的思念越发浓烈。尤其是夜深人静的时候,父亲的音容笑貌总会浮现眼前,多少次辗转反侧,夜不能寐;多少次泪流满面,含泪而眠。记得去年5月份,我曾发文炫耀,花甲之年,父母双亲都健在,我家有俩宝。而今父亲驾鹤西去,我的人生从此不再完整。今天,我努力地使自己平静下来,整理好情绪,记录下陪伴父亲最后一个月的点滴片段。让我稍感欣慰的是,在父亲最后的时光里,我没有缺席陪伴。

父亲住院

年12月28日父亲因发烧、呼吸困医院。入院后,经血液化验、B超、CT等检查,最终确诊为间质性肺炎,而且很严重,从CT片子看,双肺几乎全部呈白色,纤维化程度较高。医生说,这种病发病快,治愈率小,几乎不可逆,鉴于父亲年龄较大,让家属做好心里准备,同时建议转入ICU插管抢救。

经商量,家人一致不同意将父亲送进ICU。医院规定,进了ICU,不允许家属陪护和探视,我们担心父亲清醒后,发现身边没有亲人,他会有被遗弃的感觉,这样不利于疾病的治疗和恢复,再者,我们做子女的也不忍心丢下父亲,让他独自一人去承担病痛折磨。我们谨记这样一句话,爱和陪伴是最好的治愈。再有责任心的医护人员也代替不了家人的情感陪护,有家人陪伴在父亲身边,给他安慰,给他鼓劲加油,相信父亲也会努力配合的。于是,父亲住进了呼吸科抢救室。

呼吸科从主任,到护士,全力以赴进入抢救父亲的状态,迅速制定治疗和护理方案,在静脉注射抗生素消炎的同时,辅助使用了振动活痰仪、吸痰器,穴位贴等,帮助活痰和排痰。由于病情较重,加之父亲年事已高,治疗效果不是很理想。大约一个星期后,病情急剧恶化,在上呼吸机抢救的同时,下了病危。

得知消息往家奔

年1月6日晚,我正在家看新闻联播,手机突然响了起来,随即传来妹妹沙哑的声音:“三姐,咱爸住院了,今天病情恶化,已上呼吸机,医生告知家属要有心里准备”。我被突如其来的消息惊住了:“什么?”,妹妹又重复了一次,我的眼泪已不知不觉的流了下来:“我明天回去。”

1月7日,济南晴,零下17度,是入冬以来最冷的一天,我担心父亲的病情,心情也和这天气一样,冷到极点。一大早得知烟台各地普降大雪,龙口也降下入冬以来最大的一场雪,大风卷着雪花,飘飘洒洒,一天没有停歇。担心高速路关闭,爱人帮我买了中午济南到龙口的D动车,一路上我不停的看表,不停的看车厢前上方显示的火车行驶速度,心里默念叨“快点,再快点”傍晚到达龙口,姐夫医院。

进入病房,眼前的情景让我大吃一惊,大大出乎我的意料,没想到如此严重。只见父亲双目紧闭,呼吸急促,脸色蜡*,戴着呼吸机,浑身上下插(贴)满了管子,全身浮肿。我急忙凑到父亲耳边大声叫着:“爸,我回来看您了,您一定要挺住啊。”

全力救治,病情好转

从1月6日起,医院调整了治疗方案,将抗生素换成了进口药,同时加大了各项指标的监护频率,心脏监护仪24小时不间断工作,一天两次测血压,两次振动活痰,及时吸痰排痰,科主任告诉我们,医院能用的办法都用上了,如果再不行就无能为力了。

我们的护理工作也更加细致用心,24小时不合眼,紧盯心脏监护仪各项数字变化,心率情况,心脏曲线波动情况,尤其是血氧饱和度指标值。其正常值是90%,如果低于90%,意味着可能出现呼吸衰竭或肺水肿等,我们的神经始终处于紧绷状况,一刻也不敢大意,唯恐一眨眼,一转头,数值出现差池。有一次,心脏监护仪的心脏波动曲线突然拉出了直线,我的心骤然一紧,难道是自己眼花看错了,随即摇晃了一下脑袋再定睛一看,还是直线,“不好”——我立刻边跑边叫:“大夫,大夫……”姐夫急忙凑到父亲脸旁,听到父亲喉咙里发出的呼噜声,才长长的舒了口气。原来是父亲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将粘贴在身上的心脏监护仪的管线给拔了下来,虚惊了一场。后来提起这事,姐夫说,“当时把老三急的,一下就蹦出了病房。”

使用进口药一个星期后,父亲的病情有所控制,经CT检查,双肺纤维化程度减轻,面积缩小,但肺部感染仍较重,积液较多,需要继续消炎,慢慢吸收。万幸,总算度过了危险期。

日常护理

父亲患帕金森病十年有余,由刚发病时的颤抖、意识不清、有幻觉,发展成身体僵硬,由于全家人的精心照顾,按时定量服药,病情基本稳定,幻觉消除,意识清醒。这样的身体状况给我们的日常护理增加了难度。

这期间,正赶上个别地方又有疫情发生,出现了几个中风险区,医院严控陪护人员,只允许一人陪护。医院对我们网开一面,特许我们两人陪护。自从父亲住院后,我们姊妹几个全天候陪护床前,两人一组,夜以继日。

每当夜幕降临,偌大的病房区恢复安静,其它病房陆续熄灯,有的病房还不时地传出呼噜声;值班护士,有的趴在桌子上小憩,有的靠着椅子闭目养神。只有父亲的病房整夜灯火通明,心脏监护仪发出了“滴滴”声,在寂静的夜晚越发刺耳。整个病区只有我们姊妹几个忙碌的身影,一会儿给父亲翻翻身,轻轻拍拍后背,活动活动四肢;一会儿用棉签蘸水滋润滋润父亲的口腔;一会儿用针管给父亲推点水、喝点奶;一会儿清理擦洗大小便。由于痰太多,必须及时吸痰,有时一晚上要吸2—3次,否则万一气管被痰堵住,很容易发生意外。在忙碌的夜晚,我们陪父亲度过了一个又一个不眠之夜,忘记了疲劳。我们的心愿只有一个,尽最大努力减轻父亲的病痛,期盼父亲早日康复。

按照医嘱,父亲不能自主饮食,必须通过鼻饲的方式吃饭、喝水。一日三餐,我们将菜、蛋、肉、海产品、面食等七八种食物一起用打浆机打成糊糊,调好温度,再用针管通过鼻饲管徐徐推进父亲胃里,一顿饭大约毫升左右,少食多餐。两餐之间再打入适量的奶或蛋白粉,晚上半夜再加一次奶,每天一个海参,有意识增加蛋白的摄入量,(因为前段时间父亲浑身浮肿,医生说是缺少蛋白。)其它食物每天调剂搭配,尽量多样化。

精心的饮食护理,有了效果,父亲的脸色由原来的蜡*苍白,慢慢泛起红晕,一切都在向好。

父母病房相会

父亲住院一个星期后,93岁的老母医院,需要做个小手术。两位老人同时住院,可忙坏了我们姊妹几个。好在母亲病情不重,三天就出院了。出院前,我们用轮椅推着母亲去看望父亲。

父母结婚70年了,虽然年轻时父亲上班较少回家,但夫妻感情没有因为年轻时的聚少离多而淡漠,反而更加珍惜晚年相互陪伴的幸福时光,琴瑟和谐,恩爱有加。

来到病房,母亲看到父亲的情况,心疼的瞬间流下了眼泪,她急忙伏下身,双手紧握父亲的手,脸贴在父亲耳边,叫着父亲,絮叨着安慰着父亲,父亲有了感应,努力的睁开双眼,四目相对,两行老泪,父亲动了动嘴,也不知道他想说些啥。看到此景,我心里有说不出的难过,眼泪止不住流了下来。

天佑父亲

经过一系列的治疗——抢救——治疗后,父亲奇迹般恢复的很好,就连呼吸科主任也感叹没想到。主任告诉我们,目前老人的各项指标都很正常,已达到出院标准。至于需要吸痰和吸氧问题,可自己购买吸痰器和氧气瓶,在家就能操作。我也曾自欺欺人的幻想,失去亲人的事不会发生在我身上,我的父母会永远健在。

1月24日,我要回济南了,一方面父亲病情稳定,随时可以出院;另一方面,疫情有所发展,担心一旦疫情严重,交通可能受限。23日晚,我告诉父亲,明天要走了,过春节我还回来看您,他睁开眼看了我一眼,嘴角蠕动了一下。万没想到,这一眼,竟是父亲看我的最后一眼,我转身离开,竟是与父亲的诀别。再见到父亲时,竟是父女阴阳两隔,我后悔呀,后悔那天不该离开……

1月27日(我返济第三天)父亲出院了,妹夫在征求我们姊妹几个意见的前提下,网购了多功能护理床、吸痰器等护理用品,准备齐心协力打一场照顾父亲的持久战。

天不随人愿

年1月30日(农历年腊月18日)18点20分左右(出院第三天)我的父亲陈恒寿在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永远的停止了呼吸,与世长辞了,享年89岁。

那天晚上弟弟给父亲喂了晚饭,他还睁着一双有神的眼看着弟弟,然后四处打量着房间,一切无恙。弟弟吃饭去了,待再过来看他时,他闭上双眼,再也没有醒来,就这样带着对家人的无限眷恋和不舍悄悄的走了,没有留下一句话,没有发出一声哀叹,安详的睡着了。在为他新买的多功能护理床上只躺了三天,新买的吸痰器只用了一次……

最后悔的事

1月31日,天刚蒙蒙亮,我和爱人就开车出发,回家送父亲最后一程。

在父亲遗像前,我长跪不起,任凭泪水带着悲伤、带着懊悔、带着对父亲的万般不舍尽情流淌……

守在父亲灵前,我思绪万千,往事悠悠。想起来很惭愧,父亲已是耄耋之年,又患病多年,本应常回家看看,但总有各种理由没有做到。自八十年代初,经历高考离家上学,至今四十年了,我陪伴父亲的时间少之又少,上学时要集中精力学习;工作、结婚后,忙工作,还要照顾孩子;退休了,身体又出现问题……总之,陪伴父亲的事情总是一拖再拖,总是侥幸地认为岁月漫长,总会有时间,总会有下一次。却忘了时间残酷,忘了人生短暂,忘了比来日方长更多的是世事无常!

最让我后悔的是,这么多年,陪父亲过生日的次数更是少的可怜,以个位数计。去年,因疫情没有回来给父亲过生日,当时我和爱人就决定了,今年父亲90大寿无论如何要回来,风风光光、热热闹闹的为父亲庆生。如今……斯人已去,悔之晚矣!父亲走了,虽然只差四个月,他也不等了,他等的太久了……此刻我才真正的尝到了“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滋味,真正明白了陪伴才是最大的孝!

尽孝要趁早,莫留遗憾悔终生!

爸爸,您安息吧!我们永远爱您,永远怀念您!

作者简介:陈玲,年毕业于山东经济学院,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现为农行济南市分行退休干部。

壹点号山东创作中心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

1
查看完整版本: 清明陪伴父亲最后的日子齐鲁晚报网